正文

第四篇 汉武帝是“国家货币”创始人(6)

说钱 作者:卢晓刚


所谓“环乘之币”,说白了就是农业基金。这个政策,要求各郡县官府摸清上、中、下三类土地的亩数,摸清各农户人口数,然后设立一个贷款基金。到春耕时,按照不同等级、数额给所有农户发放种子贷款。

到秋收时,农户留足了口粮后,要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向官仓出售剩余粮食。

如果贫户歉收,连口粮都不够,官府还要发给口粮贷款,总之让你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至于饿死。欠款就先欠着,总有一年你能缓过劲来,成为余粮户。

这个“环乘之币”所期的作用,一是能保证生产,二是能控制粮价,三是能救济贫户,四是能控制住一个地区的货币流通规模。

古代的农村可能比较好管理,就这么一点“环乘之币”,便解决了几乎所有的“三农”问题。

——没有逃荒的,没有种不起地的,没有粮价的非正常波动,没有农村地区的通货膨胀,没有奸商插进来上下其手。

这种以货币基金来刺激生产、控制市场价格与货币流通量的办法,是我们老祖宗的独创。欧洲还是在一战以后,才开始采取这种办法的。

还要说一下,“环乘”一词的“乘”,是“利用”之意。环乘,就是循环利用。

看了这个例子,我们可能会有一点震惊——

古人与今人,究竟谁更聪明?

秦与汉,都是统一的农业大帝国,能管住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绝非无能之辈。

农业,是一门精巧的行业。管理农业,一不能蛮干,二不能愚蠢。不学格林斯潘也就罢了,连老祖宗的东西如果也不学,他还凭什么坐在那里执政?

《管子》的“环乘之币”讲得多么好啊!可惜,古时的货币基金是用来惠民的,而今天的货币基金是砸老百姓的钱不心疼的。

“基民”朋友们对这个,大概体会最深。

总之《管子》这部奇书,闪光之点不止一处。它还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货币量数说”。这是一个现代金融学的概念,用《管子》的话说,就是“如果国币有九成在国库,一成在流通中,币重而万物(商品)轻。如果全部国币都放出来,则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十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投放量,来调节商品价格、平衡供需关系。在流通领域里投放的货币少,商品就不活跃,且价格偏低;投放的货币多,商品就增多,物价也会上涨。

这个理论,在当今就叫做“货币量数说”。欧洲人在16世纪才意识到这一点,比我们老祖宗晚了起码1600年。

现在不是老愁着不知怎么办才能拉动“内需”吗?

——你不放钱出来,怎么拉动“内需”?银行捂着钱袋子不敢撒手,生怕搞乱经济,那经济怎么能保持高速增长?企业怎么能有生产热情?老百姓怎么能有购买的欲望?

这道理,用不着老祖宗教吧?

《管子》里多处提到了“币上谷下,币下谷上”,也是同理。钱不放出来,物价就上不去。钱放出来了,东西也就值钱了。只因为房地产一个行业疯狂抬价,就收紧了所有的钱袋子,是为不智。而且,房价的疯长,也是你对这个行业放款太多所致,岂有他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