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僚体制不利于科技进步(1)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作者:陈志武


本篇来源:2005年11月4日《南风窗》,记者赵灵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语录。在今天的社会中,什么是科技进步的关键?中国的科研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问:您怎样评价中国的科技水平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

陈志武:我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1986年到了美国。这种特殊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视角:我们从小熟悉的四大发明已经是宋朝的事了,过去这一千多年来,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有多少进一步的贡献呢?要衡量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大小和中国的科技地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去判断,想一想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期间,你所用、所看、所碰到的东西,是由谁发明创造出来的?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汽车、火车、电话、电脑、电梯、电炉、飞机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别人发明的。

问:15世纪以前,中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科技强国,但此后,这种优势地位转到了西方手里。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这么少,其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陈志武:这也是我和许多人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要研究中国的贡献为什么这么少,不如去看看西方的成就为什么这么大。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但在15、16世纪,就有了伽利略等这样出色的科学家。在更早的15世纪,西方航海家已经开始环游世界。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和西方的科技地位发生了逆转。这一切为何开始于15世纪,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否有学术自由、人们的思想是否受到约束、个人才能的发挥空间到底有多大,这些制度机制对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发端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逐渐把西欧城邦国家从专制独裁、王权、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人们有了创造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复兴,也是思想的解放,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空间。文艺复兴并没从本质上改变人的原始能力,关键是制度上对自由的保障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让人的能力更能发挥。

第二,西方的产权制度,让创造发明的个人和企业得到了好处。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宪政制度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同一时期在西方其他国家建立的司法独立、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都为178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对产权保护制度的进一步要求提供了关键性基础。之后,美国、英国等在私人财产、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有了私有企业和知识产权的可靠保护,人们显然会更愿意作最大的投入从事科技创新,这种基于私有产权的激励力量是无可比拟的。如果没有这个激励,科技发明是逼不出来的。

第三,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快速财富兑现机器,会激发更多人投身于科学研究,会催生创新文化。英国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地方,但它后来被美国赶上和超过了,使美国在过去150多年中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科技发明中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的激励环境不如美国好。到19世纪末之前,英国证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是债券。而美国的股票市场,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掀起了铁路、电话、汽车、电脑等一次接一次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热潮,这使它很快拥有世界上最发达、交易量最大的股票市场。这样一来,成功的创业者、创新者在他们还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能把已建成的企业股份以非常好的价格卖出,把他们企业的未来收入提前兑现。换句话说,在没有美国这种发达股市的传统社会里,一个创业者即使非常成功,但他成功的果实也要等上几十年、百多年才能一年一年地实现,要几代人才能兑现财富。但是,通过股票市场,你今天就可把预期的未来财富提前实现。财富兑现周期的加快和提前,肯定会吸引更多的追随者,鼓励人人都去创新、创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