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国丘八(2)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摩根永远不要和德国做生意。”杰克亲手撕毁了曾经的旦旦誓言。更加讽刺的是,此时杰克还在要求布卡卢门撒尔加紧对华尔街德籍犹太银行家的监视和调查。

出席委员会会议的杰克,在巴黎受到了媒体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纽约先驱报》报道说:“自威尔逊总统参加巴黎和会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能像杰克 摩根参加这次国际银行家会议那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杰克 摩根,他象征着欧洲重建的信心和力量。”

媒体面前、聚光灯下,杰克在公众场合收起了他仇视德国的嘴脸,风度翩翩,言谈得体。在谈及法国占领鲁尔区一事时,他甚至“义正言辞”地表示,协约国不应通过赔款拿走德国所有的收入,从而剥夺它重生的希望。

可私下里,他仍是那个满嘴“德国丘八”(丘、八两个字即为“兵”字,这是杰克在一战时对德国士兵的蔑称)、视德国为人间撒旦的杰克。他对鲁尔区陷落的真正态度在他私人信件中展露无疑,“法国只是在用德国人唯一能够听懂的语言,来对他们讲话……对待德国,需要的是皮鞭,而不是会谈”。

摩根的两位代理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欧文 扬、芝加哥银行家查尔斯 盖茨 道斯将军——以美国私人代表的身份参加。经过几轮磋商,1924年初的会议取得了突破。

“道斯计划”浮出水面。

仔细看看,“道斯计划”和当年的“戴维森计划”有几分神似。计划的核心是通过一个总代理来统辖德国的经济、管理战争赔款的支付。当然,这一历史重任还是落在了摩根的肩上。

“道斯计划”对德国不利的地方很明显。根据计划,德国将被置于国际托管之下,德国的铁路、中央银行等都被“抵押”给了协约国(这也成为后来纳粹宣传攻势中的一大“把柄”)。

可德国还是接受了“道斯计划”,因为他们看到了重振经济的希望:从法国手中收回鲁尔区,更重要的是,德国将有可能得到来自纽约和欧洲的贷款。

偿还赔款的巨大压力,使得各国银行对德国的偿贷能力信心不足。一战后,国际金融界纷纷与德国划清界限,敬而远之。蒙塔古 诺曼直言不讳,要想做成对德贷款,只有通过英格兰银行和摩根财团了。

休斯私下也找到杰克,敦促摩根参与对德贷款。“如果‘道斯计划’因为摩根的缺席而流产的话,那将是一场‘灾难’。”

这是来自官方的声音,可听上去更像是胁迫。

摩根银行在德国没有未偿贷款(因为仇视和世仇,摩根家族根本就没有对德贷款,自然就没有什么未偿贷款了),杰克本无意愿参与,但在国内和英法等国的政治压力下,摩根屈从了。

亿美元的债券在纽约发行,另外一半则在伦敦等欧洲国家的首府发售。纽约市场发行情况出奇的好,债券受到热烈追捧,最终超额认购。

这笔数量可观的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浇得德国是透心凉、心飞扬。很快,德国的失业率急剧下降,经济一举扭转了战后的颓势,进入了长期上升的通道。

欧洲经济展开了希望之旅,支撑人们美好憧憬的,是一个像DNA双螺旋结构一样完美的“模型”:美国为德国融资—德国用美国的贷款归还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再把德国赔款交还给美国,以偿还战争债务—美国再为德国提供资金。

就这样,大家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可是,欢歌笑语背后,是德国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济的复兴,夯实了德国的工业基础;贷款的源源不绝,送来了希特勒用于军备的大笔资金。

生意人摩根看重的是贷款的偿还和不菲的佣金,政客看重的是赔款的支付和经济的持续繁荣,他们被眼前的浮华所蒙蔽。

绿油油的钞票只是带给这个世界片刻的安宁,埋首暗处的德国那阴冷的目光,已经投射到它那些不同戴天的宿敌身上。

一位摩根合伙人此刻显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冷静与深刻。“‘道斯计划’危机重重,协约国希望敌人复兴,可复兴后的德国难道会永远任人宰割下去吗?一旦恢复元气的德国战车再次启动,遭殃的又会是哪些国家呢?”

他没有想到,也绝不会想到,德国战车将要碾过的是整个世界。

这位合伙人叫拉塞尔 莱芬韦尔,可惜他当时只是摩根银行的常驻经济学家,还不是后来摩根财团新一代掌门人的身份。位低而言轻,他的疑虑很快就淹没在了德国经济总代理人选的争论声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