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于轼: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缺陷(1)

中国经济大预测 作者:网易财经中心


(本演讲原题为:中国如何寻找复苏引擎)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缺陷

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各位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和各位尊敬的来宾,我为今天演讲的内容准备了一个PPT,但听了上面的演讲以及会议的气氛,我想调整一下(发言)内容和顺序,所以就不用PPT了。

首先我想说一说,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经济已经完全变了样,从财富总量的增加来说,GDP增加了15倍,人均GDP增加了10倍。

这个增长是怎么得来的?我觉得跟我们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国家能够保持政治上的安定,30年换了好几代领导人,从华国锋到邓小平、江泽民,又到胡锦涛,每次转换都很和平顺利,没有发生动乱,领导人的接班问题现在越来越走向理性化。

保持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就不用说了,中国政府有能力管理宏观经济。所以中国的GDP增长,除了1990年有个很大的衰落以外,其他年份没有低于8%的,相当稳定,这对于中小企业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大起大落,就会把小企业淘汰掉了。

由于中国政府对于币值的控制,(我们)没有太大的通货膨胀,只有1994年有过20%的通货膨胀,其他年头,人民币币值稳定,甚至比美元都好。

还有,中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起来,中国的高速公路、港口、飞机场、铁路、发电厂、电网等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最好的。这是政府的力量,如果没有政府,由市场也能解决,但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往往会跟不上发展步伐。像印度和菲律宾这些国家,几十年缺电,经济受到很大的拖累,中国就没有这个问题,中国的电力增长跟GDP增长是互相适应的。

尤其有一个特点,中国可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因为人跟人的利益有时候是有冲突的,在讲个人保护的国家里,任何一个人的利益都不能侵犯;但在我们的国家里,为了大多数人,可以侵犯少数人,其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很快发展了,但有少数人受到了伤害。

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国企改革,在改革以前,中国没有任何民企,百分之百是国企,现在我们有了超过一半的民营企业。改革是怎么实现的?就是把国企关了,好多卖掉了,员工从“铁饭碗”变成了从市场上讨生活,他们是被牺牲的人。

当然,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靠自己的能力也改善了生活,但确实有些人受到了伤害,这就是一个例子,为了大多数人牺牲少数人(的例子),他们为改革付出了成本。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忽然对世界市场开放,外国商品进来了,中国缺乏竞争力的行业肯定会受损失。像这样一个重要的决定,在一个民主国家里要拖好长时间都定不下来;在我们国家,虽然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政府决定就干了,结果对大多数老百姓是很有好处的。

能不能持久?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因为伤害到一部分人,现在已经表现为社会矛盾了,到处都在发生;有的表现为激烈冲突,每年上访的人数非常多,老百姓跟政府打官司的也非常多,而大部分都是政府打赢了。

中国改革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这个成功就很了不起。由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大大提高了,所以我们的人均收入提高了10倍。应该讲,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和发达国家比较,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国家,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是很低,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如果我们把改革继续推进下去,让市场起更好的作用,我们的人均收入还可以一倍一倍地提高上去。

大家现在说买不起房,如果你的收入提高5倍、10倍,就能买得起了,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