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于轼: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缺陷(2)

中国经济大预测 作者:网易财经中心


种前景不是没有。

今天我想讲两个问题,计划配置资源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源不是由市场配置,而是计划在配置,它造成了很多问题。

我想讲的第三个例子是因为保护粮食安全而冻结农用地,不许把农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其目的就是保证粮食安全;粮食有足够的耕地生产,我们就有足够的饭吃。因为这样的理由而冻结农用地,不许把农用地变成其他土地,而且有个18亿亩的红线不可突破。

这个政策非常似是而非,听起来很对,其实是错误的。我来证明为什么它是错的:

安全是我们需要的,但要注意,安全有成本,不是无代价的,何况除了粮食安全,我们还有好多别的安全问题,比如交通安全,粮食安全没听说要死多少人,交通安全,去年就死了七万人,要是马路宽一点不是就会少死人吗?然而马路宽一点就需要占土地。

要说“最安全”,粮食安全从耕地的角度来讲,如果把全中国的土地通通拿来种粮食,那就是最安全的,不会出现粮食恐慌。这当然是个很荒谬的办法,安全代价太高了,别的什么都不顾了?可是现在我们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从来没听谁说过粮食太贵吃不起,但我听到很多人说房子太贵买不起。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房子为什么贵?不是建筑材料贵,也不是劳动力贵,而是土地贵。土地为什么贵?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许农用地转变成城市开发地,也不是不许,而是手续复杂,需要通过审批。其结果就是粮食很多,谁也没有缺粮,买不起粮食,中国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没有挨饿的人;但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可见以粮食安全为名限制土地的使用,这是一种非市场的管理,损失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有一种很天真的想法,认为我们要使粮食安全就要自己生产足够的粮食,听起来很对吧?但并不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是靠粮食贸易,而不是靠自给自足,这和普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普通人想,每个国家都自给自足,那样粮食最安全了,中国国内每个省都自给自足,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就解决了。

确实,国务院有这个规定,要求每个省的粮食自给自足,有个指标,这个省的粮食自给率要达到百分之多少,比如达到百分之百,这样就取消了贸易。我们国内有很多粮食大省,他们生产用不完的粮食就需要输出,输出到广东等需要粮食输入的地方,如果每个省都是粮食自给,那还需要什么国内贸易?如果每个国家都是粮食自给,那就没有粮食的国际贸易了。

要知道,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全世界的粮食价格降低了一半,在这50年中,人口增加了1 5倍,据说每个人消耗的粮食增加了17%,耕地在减少,粮食价格反而还降低了?一方面人口增加,每个人消耗的粮食增加,耕地减少,种地农民就更少了;很多农民不种地了,在这个背景下,粮食价格降低了一半,为什么降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科学技术发挥了作用,现在有更好的化肥、更好的种子、农业机械等等。

但要特别注意,(是)国际贸易降低了粮价,因为粮食生产在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成本低,有的国家成本高。如果我们通过贸易让粮食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多生产一点,出口到粮食生产成本高的国家,让他们少生产一点,这样在粮食总产量不变的条件下,总成本就降低了,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国际贸易如此,国内贸易也是如此,所以国际粮价的降低不仅仅靠科学技术,尤其要靠粮食的国际贸易。

同样的道理,国内贸易也起这个作用。我们国家地方非常大,各个省的条件千差万别。有的粮食生产大省,如黑龙江、河南,他们的粮食生产成本很低;有些地方,像甘肃等省,(粮食)生产成本很高,成本高的地方少生产,用(生产)成本低的地方的粮食,这样总成本不就降低了吗?

所以全世界的粮食贸易降低了粮食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它的价格,尤其是提高了粮食供给的安全性。

可惜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在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