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尚全:力促经济发展,需加速体制转变(1)

中国经济大预测 作者:网易财经中心


(本演讲原题为:从微观看宏观,从身边看世界)力促经济发展,需加速体制转变

高尚全,现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连任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世界银行高级访问学者。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经济改革。

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参加2010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

刚才主持人讲了我今天讲的题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的总体回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

所以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这场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下面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长期滞后,体制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加快形成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

先讲第一个问题:

中共中央在第九个五年计划建议中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年来,虽然有不少变化,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是粗放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国6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4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

拿原煤来说,我们对原煤的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31%,钢材占世界消耗量的27%,水泥占到40%。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是对我国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体制性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是三个方面:

一是从资源配置来看,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市场发挥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受到行政的干预。比如说,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当前政绩考核制度和征地制度下,土地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手段,往往是一届政府把以后几届政府的土地都批出去了,结果就是鼓励企业规模扩张,使得我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国还有大量土地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

二是从市场主体来看,政府过多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投资自主权还没有真正落实,主要问题是政府投资决策的机制不规范,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决策者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在当前的这种体制下造成了政府追求政绩,政府官员忙于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也与官员任期较短,投资往往集中在短期见效项目上,甚至不惜引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而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恰恰投资不足,使得我国投资率居高不下,而且投资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三是从财税体制来看,目前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行的分税制使得本地财政收入出于就业考虑会容忍甚至鼓励一些污染的项目。比如钢铁产能过剩了将近2亿吨,在建的是5 8万吨,现在要压缩富余的生产能力,但是很难,因为会影响到地方政绩、税收、劳动力就业,所以压缩过剩产能比较困难。

如何加快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由于以上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从体制创新入手,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领域的改革:

一是加快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产权边界清晰的微观主体、信价的完善。市场体制就是要实现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向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型经济运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