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腰果、咖啡杯和行为经济学的诞生(5)

直觉:为什么我们左右不了自己的生活 作者:(美)彼得·乌比尔


另外,塞勒关于心理账户的看法让他预测到:当人们经历好事情的时候,他们习惯于把那些好事看成是独立的,但如果是损失的话,他们又会把这些损失联系在一起。塞勒指出,当人们遭受损失时,人们就会本能地将其联系在一起。他们宁愿一天丢掉100美元也不愿在两天里接连损失50美元。为了证实他的理论,他提出了一个情景假设,并说明人们的反应更符合他的理论而不是标准经济学理论。同时,他还用现实中能显示其理论权威性的真实事例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例如,他指出销售专家们喜欢将损失联系在一起。当你花20 000美元买新车的时候,他们会劝你再花200美元买一个附加小装置,或者花500美元买原厂生产的其他什么东西,因为他们知道此时你不会觉得20 000美元和20 700美元有什么区别。

汽车销售人员还认识到心理账户的另一方面,即表面上获得小利,实则让你面临巨大损失。花20 000美元买一辆车或花21 000美元返还1 000美元,哪个会让你感觉好一点?20 000美元和21 000美元的区别不大,但对有还是没有1 000美元折扣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这总比给你的价格低一点,然后让你有足够的钱去自己安装音响设备感觉要好吧?

赢得人心

达尔文需要借助赫胥黎来帮他宣传进化论,而耶稣则需要保罗(Paul)把他的教义传播到非犹太人中去,同样,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需要迪克?塞勒把他们的理论传播到经济学家中去。塞勒作为一个正式的经济学家,应在经济学特刊上发表文章,这样才能把他的看法带到经济学会议上,从而消除同事们的争议。

但即使如此,事情在开始的时候还是进展缓慢,因为经济学家们强烈质疑这些后起之秀想要揭示的这种非理性理论。如果人们是如此的非理性,那为什么市场经济在生产商品,以及将商品提供给需求方这方面做得这么好?这些偏见或启发留给许多经济学家的印象是,它们就像塞勒这类人使用某种方法后的人工制品。举一个例子,第一个追随塞勒的经济学家乔治?洛温斯坦(Georage Loewenstein)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对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洛温斯坦问他们,为了避免马上的电击和3天后的电击,他们愿意分别支付多少钱。根据标准经济学理论,考虑到“贴现率”,人们愿意为避免3天后的电击支付的钱要比即时电击少。然而,这些学生几乎都愿意支付比即时电击高两倍的价钱来避免延迟电击。他们希望电击早点过去,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3天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