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马地臣:在东方的早期经历(2)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这些人成为富商巨贾的两条路径,也是当时人们常说的从苏格兰到广州的两条捷径,即“账房”和“甲板”。如果说渣甸起家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船上,走的是“甲板”之路的话,那么,马地臣则是从伦敦和加尔各答商行的“账房”中开始学习生意经,并在广州走上了成功之路。

马地臣从加尔各答到广州做生意的原因,怡和洋行在公司百年志庆的书中这样写道:

“某日,他的叔父委托他把一封信递交给即将启程赴中国的英国船船长。他忘记传递这封信,而且船已经开航了。被这样的疏忽激怒了的老人家,对马地臣斥责道:‘你最好回家去!’他听从叔父的话,便去购买了回英国的船票。这时,一位老船长劝他说:‘为何不到广州去碰碰运气呢?’于是,他改变了主意前往广州一试。

“此事好像发生在1818年,或许发生在大约与威廉?渣甸在澳门立足的同时,为了赶上从十月持续到来年三月的茶季提前去广州。”此事的确发生在1818年。这年6月,马地臣遇到了过去在东印度公司中印贸易船上的泰勒(RobertTaylor)。在这位老船长的劝说下,马地臣来到广州,以非正式的合伙关系经营生意。

第二年(1819),马地臣与泰勒一道从事鸦片买卖。结果马地臣几乎破产,年长的泰勒于1820年8月亡故,身后负债累累,留下马地臣独自面对残局。不过,随后鸦片价格的暴涨挽救了他。马地臣把一批寄售的鸦片卖了个好价钱,从而度过了这段让他心力交瘁而终生难忘的艰难时期。

不过,对马地臣来说,好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了。就在这一年,来自苏格兰高地的马地臣在广州与来自苏格兰低地的渣甸相识。虽然要到几年之后他们才共同组建公司,合力谋划,但就在这年之后,他们各自以澳门、黄埔为基地经营鸦片,日渐做大,最后逐渐走到了一起。

一个新的世界正在他们眼前展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