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别作理性的傻瓜(6)

应该读点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作者:常青


在人类的贪性的作用下,泡沫便建立了,那些正向的条件反射不断的刺激着人们去进行更疯狂的冒险,而在“博傻心理”支配下,股票、房地产这些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越高,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的超常规膨胀,加剧了泡沫的形成。

而“庞奇骗局”的创造更多源于人类固有的贪性,虽然这样的把戏并不高明,但似乎总是屡试不爽,就如同罗素曾经讲过的火鸡的故事: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而此后每天主人都会在上午9点给它喂食,无论雨天晴天,无论星期三或星期四。

长此以往,每天上午九点,火鸡都会把长长的脖子伸起来等待主人的食物,可是在圣诞节前的一天,火鸡虽然伸长了脖子却没有食物,而是被主人抓住脖子宰掉了。

理性的经济学

早期的经济学们最初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基于功利主义效用论而建立了“理性假设”,在主流经济学的大厦中,“理性假设”似乎是最不可动摇的那块基石。

可现在,以卡尼曼、史密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向这一传统假设发起了挑战。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试验,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误判风险的结果,试图推翻有关“经济人”的假设,塞勒、拉宾、奚恺元等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人们把他们的研究称为行为经济学,这是一块令人向往的领地,它正试图颠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正统地位。

与正统的经济学基本假设相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可能会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但有时也会进行一些接近疯狂的赌博。

“视觉误区”、“额外选择”告诉我们,人们在判断效用最大化的时候常常被我们的主观意识所影响;“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其实说明我们在判断得到和失去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标准;“人性的障碍”则深刻的揭示了我们思维中的“贪性”。

尽管这些都是通过试验证明的,但足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

那么是不是“理性人”假设注定要被推翻?

现在还不至于。

尽管人们有时会犯一些错误,无法按理性行事,但这些错误还不足以推翻主流经济学。

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几十年前所指出的,只要假定人们的行为多多少少是理性的就足够了,并且人们所犯的错误可以通过经验的增加而弥补。

尽管目前,行为经济学还扮演着正统经济学的“批评者”角色,他们正在努力推出一套建设性的、经得起实证检验的、系统完整的理论架构,有朝一日,他们有可能转变角色,成为经济学的“主力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