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计算机产业的形态(7)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作者:(匈牙利)安迪·格鲁夫


有时这些变化更富戏剧性。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Novell公司不过是一家小型公司,追随着旧式计算机产业的潮流,他们建造硬件,开发网络软件并运行于自己的硬件之上。他们也遇到麻烦,Novell公司当时的负责人雷?诺达事后常说他们并不缺乏应对的策略,而只是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支付给自己的供应商。因此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硬件业务而集中力量于软件,在软件方面他们是不必为供应商的账单而犯愁的,接着他们将自己的软件转向廉价的标准PC机。由于迅速地采用了新的经营之道,Novell公司成为新的横向产业体系中网络业的“先行者”,并于80年代末成长为资产数十亿美元的软件公司。

Novell公司的经历颇有教益。作为硬件制造厂家Novell缺乏生产规模,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第一家普及运行于PC机上的网络软件的公司,他们占据了正在发展中的网络市场的巨大份额,他们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他们从输家转变为赢家。

事实上,我们从中还可得出两方面的教益。首先,当战略转折点席卷某一产业时,原有产业结构中的成员愈是成功,其身受变革带来的威胁则愈大,而其本身则愈不愿自我改变以适应变化;其次,新进入拥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既定产业并向对手挑战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极大,而当该产业结构即将崩溃,所需的代价便会极小,这样就为康柏、戴尔和Novell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机遇。它们几乎都是白手起家,发展为产业巨人。这些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本能地遵循了横向产业体系的成功规则。

横向产业体系的新规则

横向产业体系公司的生死存亡依赖于规模生产和大量销售。它们拥有自己的规则,在激烈竞争的横向计算机产业中成绩斐然的公司都熟知这些不言而喻的规则。遵循了它们,公司就有了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摒弃了它们,则不论自己的产品质量如何优异,不论计划完成得多么圆满,公司都会举步维艰。

那么这些规则是什么呢?总共有3条:第一,不要盲目地标新立异,不要仅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便进行改进,还需考虑同时为客户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个人计算机产业史上的失败历历在目,就是因为制造厂商们表面上为生产“更好的PC机”的欲望所动,实质上偏离了行业主流标准。但是PC机的好坏与兼容性又密不可分,因此品质不同的“更好的PC机”就成了技术上的逆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