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老早就盯上了你

你是哪类员工,上司心里早就有数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 作者:沐丞 著


  有次参加公司组织的领导力培训,课程中有一项关于识别员工类型的章节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论在什么样的公司,员工都可以分成五类情况,作为领导者要清楚自己团队中每个成员所属的类别,这样在分配工作、沟通管理上会更有针对性。对于员工自己本人也要清晰的认识自己,并不断的提升自己。

  这类员工在工作上比较被动,通常不会主动跟上司沟通工作,被安排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极有可能冷处理,选择回避。如果被上下游投诉或是被上司发现,很可能会找各种理由。

  这类员工大多是一些工作经验较少,对新环境不适应,或者没有得到有效指点的新员工。但是也可能是职场老油条,对当前的工作环境、上司、待遇等有抵触情绪。

  很显然这类员工在团队中会影响团队绩效,甚至会对其他团队成员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的团队中现在就有这样的员工,是一名实习生,他其实本身资质不错,名校的研究生的背景。我也安排了一个老员工给他当导师,但是据我的观察和导师的反馈,他的工作比较被动,仅限于完成导师分配的工作,遇到问题也是不会主动找导师,都是要等导师主动去帮他检查工作。

  和他同时进部门的另一个女孩子就用心很多,这个女孩子只是普通学校的本科生,但是勤学好问,不仅仅会高效地完成导师安排的工作,还主动了解整个产品和竞品。朋友圈里还会主动转发一些跟公司产品相关的文章。

  很显然,这两名实习生中我们只会留下积极主动的,对于属于等待指示型的实习生只能被淘汰。

  这类员工应该说在工作态度上也是有一定的问题,习惯将“猴子”扔给上级,这个可能跟个人能力有关。和第一类员工不同的是这类员工会将问题反馈给上级,但是仅仅是反馈,却没有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猴子”通常是指需要耗费时间的难题,我们在工作中要避免背太多的猴子,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直接将猴子扔给上级也是不合适的。如果你是新员工、实习生这样做可以视为找导师、上司求助,但是如果已经工作了好几年还这样,那么你给上司的印象一定不好,也很难在现有的岗位上有提升。

  我上一家公司有这样一个同事,他当时也是我的下属,工作了很多年,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把猴子扔给我。每次只要他负责的项目有了问题,当有周边团队发了一些需要解决问题的邮件,他不会先去跟这些团队沟通,而是先会将邮件转给我。在他看来,他是要让我知道项目出了什么问题,但是,他转给我的邮件通常都会问诸如“老大,这个问题我要怎么解决?”,“我是不是要跟他们开一个会?”,“我的设计没有问题,是研发实现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处理?”

  后来这个同事换了几个部门,工作了已经十多年,现在还在上一家公司做基层员工,我也听说每一任上司对他的评价都不高。

  这类员工基本上属于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会主动工作,遇到问题会自己先想解决方案,而且会构思不止一个方案,然后再给上司做选择题。

  他们一般都会比较在意上司的意见,在没有明确的指示下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对于控制欲比较强的上司,这种工作态度可能会受到认可,但是对于倾向于授权的上司,这种做法会让上司觉得授权不够,或是判断该员工不能独挡一面。

  还有这种做法看似是给上司做选择,但是也有一种推脱责任的嫌疑。这类员工或许觉得该做的都做了,也输出了不同的方案,各种方案的优劣也摆在了上司面前,然后就等上司做选择。表面上看的确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根据上司的决策执行,后面如果出现问题,这类员工很可能会以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说明是根据上司的决定执行的。

  这样的员工我也遇到过,是一名平级的同事。曾经一个项目遇到了问题,他也是给领导汇报了几个方案。但是当时的领导是刚从别的部门转过来的,对这个项目的前前后后知道的并不多,虽然也是仔细跟这名同事评审了各个方案做的决定,但是最后这个项目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结果这名同事在多个场合都表明他是根据领导的意见操作的,他只是执行者。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他虽然在大家看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但是真的一直是一个执行者。如果他能多一点责任心,多从上司的角度考虑,那么他的成就一定不止于此。

  这类员工在第三类员工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份执行力,通常也是比较有经验的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仔细分析,出方案,但是不会因为没有上司的意见就畏首畏尾不去执行,而是会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来作出最优选择。除非是遇到自己的确很难解决的问题,否则他不会找上司请求支持。

  这类员工的主动性非常强,愿意接受挑战,自己积极地解决问题,属于团队中的骨干力量,一般都是可以独挡一面,承担比较重要的工作。一个团队中这类员工的比例也是较少,他们可以帮上司背猴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合作经理,她是我上一家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在我印象中她就是这类员工。她的工作细致、到位、效率高,跟周边团队积极配合,从来不会让上司操心。她的工作是协助业务部门进行商务谈判,处理合同等事宜。她会尽可能地做完自己能做的任何事情,在谈判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先自己想各种办法解决,基本上不会把难题丢给上司或是业务部门。每一份合同上她都是把任何她可以填的内容填好,包括本来一些需要业务部门的人填写的内容,实在不知道的她也会贴心的做好标记并给出类似的例子或是填写要求。

  这类员工在第四类的基础上更近一层,在工作能力上更强,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即使遇到很困难的问题也是会自己想办法协调资源去解决。这类员工还有个特点是会跟上司进行周期性的工作汇报,绝不会因为自己能力强,解决了工作上所有的问题就忽视跟上司的沟通。

  这类员工在团队中可谓凤毛麟角,如果存在那一定就是上司的备份。上司如果请长假,那么工作就可以放心地交接给这样的员工。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员工会不会让上司感到有威胁?其实不会,因为在一个健康的晋升制度下,上司自己如果可以升职那么前提是要有人能接替他的职位。所以,这样的员工不仅是高绩效的产出者,更是上司能升职的前提条件。

  我现在的团队中就有这样一个高效专家型员工,他是我的副手,不仅可以帮我解决很多项目上的问题,还能培养团队,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是不在话下。他会以周报、周会的方式跟我汇报各种工作的进展和计划,有他在我就感到十分放心。如果有一天我离开当前的岗位,那么他可以很快接手我的工作。

  关于员工的划分维度其实并不是唯一的,人也比较复杂可能不能一刀切,所以上面的几类员工可以有重合,也可以随着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意愿的变动会有相互转化。作为员工本身也可以对照这五类标准分析自己的定位进而提升自己的等级,做到职场上的升职。其实不论你属于哪一类员工,你的上司早就心里有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