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鱼得水的Q哥

人生何处不绽放 作者:潘习龙


谁给了你凋谢的权利?

阿Q如鱼得水,

风凉人一脸忧伤。

范大小姐端着架子,

酒疯子却并不买账。

尘埃人灰头土脸,

芙蓉姐姐粉墨登场。

玻璃人读不懂自己,

小和尚撞钟,叮叮当当。

谁给了你凋谢的权利?

阳光终究会撞开冰冷的心房!

如鱼得水的Q哥

《阿Q正传》永恒了,阿Q却死了,死得并不凄惨,只是临死前的那个圆画得不完美,留下了一点点遗憾。

“20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阿Q前辈子的糟糕表现,让他对这辈子也没抱太大的期望。前辈子的秉性,这辈子也难改。

阿Q出生在未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现年30多岁,家境贫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南下广东打工,一没文凭,二没关系,只好在建筑工地上当泥瓦匠。后来,阿Q成立了建筑公司,从未庄拉起了一支队伍,在广东各地承包工程。阿Q业务做得不错,他性格豪爽,在建筑行业游刃有余,还有几位铁杆哥们给撑着,王胡、阿D、假洋鬼子之类都成了建筑公司的骨干。

阿Q一出生就姓赵,这点赵太爷是可以作证的。在公众场合下别人尊称他为Q先生,同龄人叫他Q哥,年纪轻一点的叫他Q大爷,比他更牛气的人叫他小Q、老Q之类。为了不让大家误以为阿Q、Q先生、Q哥、Q大爷、小Q、老Q是六个不同的人,本文统一称呼为“Q哥”。

上辈子没有喝够酒,因为没钱。时势造英雄,这辈子只要你嗜酒,绝对不会让你馋死,自然会有人请你出山陪酒,海量的人听说还能赚到不菲的出场费。Q哥敬别人酒,自己总是先干为敬;别人喝不了,又帮着别人代酒,后来弄成自己的左手敬自己的右手,右手又回敬左手,一个人自娱自乐,朋友好生高兴,真是个爽快人!Q哥就爱给“大人物”拎包、捶背、装孙子,在回家的路上,连王胡都替Q哥鸣不平:“你都是我们的大哥,也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何必弄得这么没有颜面呢?”Q哥笑着安慰道:“就当给孙子捶背了!如果你对一个讨厌的人能露出真诚的微笑,你的事业肯定会如日中天,这是新时代的公关学。这种功力需要两辈子才能修炼出来啊!”一个个工程项目理所当然地落入了Q哥的腰包,Q哥,--中国地产界呼风唤雨的大鳄。

Q哥回到家,他的妻子邹小妹(邹七嫂之女)自然笑脸相迎,保姆吴妈更是端上热气腾腾的银耳汤给Q哥解酒……Q哥感慨上辈子拍马屁处处碰壁,这辈子拍马屁,弹无虚发;上辈子住土谷祠,这辈子住大别墅;手还是Q哥的那双手,时代不同,效果不同。有道是:年年岁岁手相似,岁岁年年命不同。“世上只有一个理,生存就是真理。谁给了我生存的空间,谁给了我利益,我就是谁的孙子!”这就是Q哥的“孙子理论”。

Q哥翻手阳光覆手雨,在小人物面前Q哥就是爷,变脸的速度胜过川剧。有一天晚上,Q哥饮酒过量,有些内急,肆无忌惮地在酒店门前解小便,保安赶紧上前制止。

Q哥怒目而视,嘴角上唾沫横飞,骂道:“畜生!”随后揪住保安的头发,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

保安痛苦地叫喊:“我要报警!”

Q哥笑着说道:“老子打儿子,人打畜生。警察管得着吗?”

Q哥这回可遭了瘟,不到十分钟,警察就赶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名记者。Q哥马上露出了“孙子脸”,花200元把保安“安抚”了,保安随即替Q哥开脱:“Q哥根本没有打我,刚才是我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觉得挺好玩的!”1000元把该警察搞定,警察在笔录材料中写道:“酒店门前的水不是Q哥的小便,属于人工降雨,以解决西南地区的大旱。”500元又把记者搞定,第二天,街头小报报道:“某酒店门前一名保安犯了强迫症,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幸亏见义勇为的Q哥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悲剧上演。”

曾经有位官员是Q哥非常仰慕的“大人物”,Q哥对他俯首帖耳。Q哥曾经送给他几万块钱,作为“照顾项目”的预付金,结果项目还没弄到手,这位官员就出事了,出大事了。Q哥得知这位官员被“双规”的消息,两腿发颤,男扮女装,连夜跑到深山老林中躲起来了,把建筑公司交给王胡打理。几个月之后,这位官员被判死刑,枪毙了。此案根本没有牵涉到Q哥,这位官员贪污了几千万,区区几万元,算啥呀?Q哥也真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Q哥又回到了广东,看那,他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兴奋地唱着:“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兴奋之后,Q哥却有些忿忿不平,他想:“这个家伙拿了我几万块钱却没能帮我办事,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买卖!如果官员都像他那样没诚信,我Q哥只能喝西北风了!”Q哥决心把这个损失捞回来,夜幕之下,找到那个官员的家里去了,找贪官的妻子算账,逼着他妻子归还几万块钱,因为Q哥只承认那笔钱是借给这位官员的。Q哥不仅追回了自己的钱,离开的时候,看到这位官员的妻子年轻美貌,自然少不了占点便宜,也算是借钱的一点利息吧。

去年清明节,Q哥回未庄祭祖,赵村长赵太爷专门成立了“Q哥荣归故里筹备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腰鼓队、仪仗队、合唱队、食品组……村外多是水田,满眼是新秧的嫩绿,夹着几十个圆形的活动的黑点,便是迎接Q哥的仪仗队。Q哥并没有心思欣赏这田园风光,却只是急匆匆地往前走,未庄本不是大村镇,不多时便走尽了,他终于走到了土谷祠门前,这儿早已成了国家4A级纪念馆,Q哥前辈子用过的破棉袄、褡裢、酒杯之类的物品,已经成了稀世珍宝,价值连城。赵太爷早已恭候在此,本家见本家,两眼泪汪汪。赵太爷在欢迎仪式上感慨地说:“您Q哥是我们赵家的荣耀,最配得上姓赵的就数您啦!”赵村长希望Q哥为未庄的新农村建设出点力,为村里的希望小学建设“放点血”。Q哥表面上假装答应,心里却在骂赵太爷:“你根本不配姓赵!”

Q哥生逢其时,在各行各业混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只要Q哥的酒量不降,中国的房价就不会降;只要Q哥的酒量不降,中国的药价就不会降;只要Q哥的酒量不降,伪劣产品的数量就不会降;只要Q哥的酒量不降,矿难的人数就不会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