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纲的不断完善与调整

打破坚冰的深度访谈 作者:袁岳


提纲的不断完善与调整

深访不同于其他访问形式,不是什么都等回来再作分析,而是深访结束的时刻就要完成分析:有些什么新的假设,有些什么样的结论,有些什么问题要进一步访问等等。

有时深访结束后会从中得到几点新的感受,这种新的感受不一定是通过分析得出来的,也还没有数据证明的支持,我们就把它记录在心得备忘录中,因为在深访当下所得的灵感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再过一天这种感觉就可能会全部消失,再去想就想不出来。在第二个深访中,可以把第一次深访记录下的假想、感觉、问题,以及需要确认的、需要深度沟通的问题,再次带到与受访对象沟通的问题中去,来验证我们的假想和判断。如果从实质内容上得到的结论和我们的感觉相符合,那这样的假想就是比较可行的。当然,这种现场的感受性的结论和严格的分析出来的逻辑结论,如果出现矛盾也是很正常,但是我们认为矛盾一定是可解释的,可以寻求下面的受访者的解释。如果这次发现不可解释,那么就表示需要做更多的深访,把矛盾、冲突交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来解释。因此,我们说结论和假想发生冲突的解决方式并不是我们给予一个假设的解决方式,而是把它重新拿

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改深访提纲。深访提纲并不像我们的结构式问卷,后者的选项是确定的,其调查元素也是确定的,有一定的逻辑规则,不能随便地变化。深度访问的提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我们的访问进程,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改变需要和客户与研究人员不断讨论取得一致,对于其他访问员的提纲是否进行类似调整取得判断,不能简单擅自推进,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