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逆境解围的十二个沟通策略(7)

打破坚冰的深度访谈 作者:袁岳


在访问过程中,访问员除了对访问的核心内容或者是关键词进行记载之外,对于一些受访者的重大肢体语言需要进行记载。比如受访者在阐述某一个观点的时候用了认为强调的手势、或者是非常肯定的手势等等;受访者在回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很犹豫,并且有些言不由衷,但是在语言表达中还是用了较为中性的词语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信息,访问员在访问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记载,并且最终补充在深访记录中去。

——辅助的活动穿插。在沟通过程中间,或者前1/3和后1/3处,均适合出示一些资料、图片或者安排一些活动型侧探方式,这些方式的趣味性有助于缓解长时间接受访问的疲劳感,提升受访者的参与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与在焦点团体座谈会中的运用方式不同,深访中的侧探技术的运用要注意更加简洁、方便,比如展示资料可以放在手提电脑桌面上,所选择的介绍资料或图片资料也不宜过多。

——积极的反馈性沟通策略。深度访谈的过程是一个倾听、累积和建构的过程,当研究人员作为这个过程的经历者时,他可以直接地形成一些判断、结论、构想与设计,但所有这些快思快想具有很明显的假设性的特点,因此,积极的反馈性策略要求访问者及时把这些思想成果呈现到受访者面前寻求确认、评价与建议。

定性研究中的名言“定性研究就是定性研究者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要求类似在深度访谈中的快速分析与现场省思的重要性。信息收集过程与分析工作在时间与实施人物之间的分离,增加了研究流程的环节,而实质上会对研究质量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深度访谈应由资深研究人员亲自进行,至少在访问的探索及针对核心受访者部分是这样的,否则积极的反馈性沟通策略将让位于消极的推断策略。

除了对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提纲理解透彻之外,在过程中很好的和受访者形成共鸣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访问员对受访者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能够让受访者感觉到是在和一个对其话题有较多研究的人在交流,而不是在给一个满眼茫然的“门外汉”进行基础教育。由于访问员所面对的受访者知识背景各不相同,所需要的知识广泛,很难都已然心中有数,而如果对将进行访问的行业了解不深的时候,受访者应该事前在笔记本上记有提示性关键词信息,能够让访问员在访问过程中可以很轻易地跟进受访者的谈话,适当地进行一些提问或者反问。表4.6列出了一些主要的提问策略及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