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颂之术有神通(2)

破局 作者:莫可


这就是赞颂的威力。名叫坛的宠臣被封为“安陵君”后,自然一般的局也难以找到他了。想要破局的话,资本也是更雄厚了。由此观之,赞颂可使人成就一番事业,从某种角度讲,赞颂术更是人成为重要人物的一大秘诀。

我们在来看看唐代的赞颂故事,有一赞颂故事堪称是达到了赞颂的又一新阶段。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封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初次入朝,皇上命令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对太子不下拜行礼。

唐玄宗责问他而他却狡辩说:“臣子是胡人,不懂法度,不知太子是何官职?”皇上说:“是未来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是愚笨之人,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左右令安禄山赶快拜见太子,安禄山这才下拜。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老实,忠君志诚,很是喜欢他。

安禄山入朝后,得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就竭力巴结,他竟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入朝总是要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有些不高兴,他又辩解说:“臣子是番人,番人的习惯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皇上明白过来后,更加喜欢安禄山。常言说的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安禄山的赞颂术可谓别出心裁。但是其目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讨主子的欢心。

如果说安禄山的“先母后父”赞颂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李林甫的赞颂术也是值得一提的。这位奸臣是臭名昭著的,但是其赞颂术却并不因为时代的久远而为后人忘却。当时,唐玄宗在洛阳居住,因宫中发生怪异现象,所以很想回长安。

第二天,他便召来大臣商议此事。但是这时有两位宰相劝说皇上不要回去,理由是老百姓现在秋收正忙,沿途迎送,实在是不利秋收。皇上听了之后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是怏怏不快。

这时这位刚刚拜相的李林甫,却是看透了皇上的心思。他虽然在大家面前不说话,但是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等到退朝之时,李林甫故意一瘸一拐地走到皇上面前。皇上发现后便问:“卿并无脚疾,为何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林甫说:“只想单独上奏。”李林甫的理由是:“洛阳、长安都是国都,也就是陛下的东西二宫。从东宫到西宫,哪里用得着选择时辰。刚才两位宰相说会影响农事,这很好解决,那就减免沿途的赋税不就行了。请陛下现在就宣布启程。”唐玄宗一听正合心愿,立即下令回长安。

从此,李林甫也深得信任。其实,李林甫并没有什么大才,但是由于他非常善于拍马逢迎,所以自入朝以后,李林甫很快掌握大权。

赞颂,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人们都知道骑马前还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何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不会此种招法又怎能做到事随人愿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对赞颂,批判赞颂。同时,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赞颂,处处都在运用赞颂。不懂得赞颂技巧,便不懂得成功的决窍。

大凡懂得一点赞颂之术的人士,多数仅会一些恭维、献媚之小技,事实上这些都还粗浅得很。如果能做到在无声无息、不露痕迹,让人晕晕糊糊、得意忘形,那才是赞颂的至高境界。

掌握好“赞颂”之术,就能使得破局者如虎添翼,能够得到强权的支持。这样,有了强权支持的破局者,就可以更从容地应付不利的局面,破局就能够破得更加利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