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颂之术有神通(1)

破局 作者:莫可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陷井重重,危机四伏。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险象环生的局时,如想游刃有余,不学一点赞颂之术,那真是困难之极!

翻阅中国二十四史,发现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奸佞小人,都把“赞颂”作为官场、情场、商场攻无不克的“利器”,却又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破局者若能识得赞颂之妙处,定然能如虎添翼,使得自己在破局之中更加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赞颂首先是一门学问,这一点是务必要确立的。纵观煌煌历史,横看浩浩世界,都是一路拍将过来,又一路拍将过去。

其次赞颂是一项技术,是鸿蒙开辟以来所有技术的基础和催化剂。一如武媚娘、那拉氏,假如不谈偏见等因素,她们治国安邦的功绩是无法抹灭的,但她们如果不是先把皇帝老儿捧得晕头转向、迷得颠三倒四,那么空有一腔经天纬地之奇志也是妄然。

我们再来看看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赞颂的故事。楚宣王身边有一个名叫坛的男子,因其貌美色佳,深受楚王宠幸,常随楚王左右,令一般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谋士江乙对坛说:“你一无咫尺之功,二无骨肉之亲,却处尊位,受厚禄,全国百姓们见到你无不敛衽而拜,赞颂备至。这是为什么呢?”

坛说:“那是国王对我的抬举,不然,我是不可能享受那么大的荣誉的。”

江乙见坛倒是讲了实话,也就给他来了个推心置腹,说道:“人与人之间,如果以钱财来相互交往,那钱财尽了,关系也就断绝了;如果以姿色来相互交往,那么,人老珠黄、鲜花凋落之时,爱慕之心也就随之减退。所以,被国君宠幸的宫女,在还未离开国王的床席时,就常遭到冷落;被国王宠幸的男士,在还没有离开国王的轩车时,就常遭到遗弃。现在,你姿色未衰,表面上拥有权势,但却没有与国王建立起根本性的关系,一旦年老色衰,我为你担心啊!”

坛听了江乙的话后,如梦初醒,倒头便拜:“请先生给我指点迷津,小人将感恩不尽!”

江乙说:“你要想终生得到楚王的重用,就必须抓住机会,向楚王表达你以死相报、以死为殉的决心!”

坛连连称是。从此,将江乙的话当作了座右铭,时刻记在心上。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坛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官位,还只是楚王面前的一个装饰品。江乙见到坛后,对他说:“我给你出的计谋,至今未见效果。你若不用我的计谋,以后我再也不会与你相见了。”

坛哭丧着脸说:“我一刻也没敢忘记先生的教诲,只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呀!”

有一天,楚宣王带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到云梦打猎。只见结驷干乘,旌旗蔽日,野火冲天。那些被惊吓了的虎狼等野兽的嚎叫之声,犹如雷霆轰鸣。

正在这时,一只样子看起来像牛,但是颜色是青色的动物,被打猎的鼓声吓坏,于是发狂地奔跑着,一直跑到了楚王的车轮边,以为这里是个隐蔽藏身的地方。

楚王见有动物自投罗网,举弓搭箭,一箭将那野兽射倒在地。只见那野兽四蹄乱踢,发出虎鸣雷霆般的哀叫。楚王见一发中的,急忙跳下车,用饰有牛尾的旗帜鞭打这动物的头。那野兽不一会儿就不动弹了。楚王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痛快!今天的游猎太痛快了!”说着说着,楚王转而又伤感了起来:“唉!我万岁千秋之后(即死了以后),又有谁能与我共享此乐呢?”

那个名叫坛的宠臣在一旁听见了,顿时觉得机会来了,赶忙边哭边用膝盖走到楚王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小人入则与大王几如同席,出则陪大王同乘游猎。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为大王您垫底。”

楚王一听,为之心动;这可真是一个无比忠诚的人呀!于是,楚王把他大大夸奖了一番,回去后,又给这位名叫坛的宠臣另行授官,让他到安陵这个地方去做官。人们就称这位连姓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为“安陵君”。坛可谓拍楚王的马屁拍到了点子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