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蝉能脱壳(2)

破局 作者:莫可


外无援兵,内乏粮食,求和不许,而楚兵围困一日紧于一日,形势真是万分危急。

好在陈平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利用反间计使项羽对亚父范增起了疑心。范增建议迅速强攻打下荥阳,项羽不予采纳,一心要困死刘邦。范增知道项羽不信任自己,一气之下要求告老还乡,项羽同意了。结果,范增在路途发病而亡。

范增虽然除掉了,但荥阳的围困并没有解除。城中粮食一天天减少,眼看就要断粮了。刘邦万般无奈,日思夜想突围的办法,陈平也绞尽脑汁。军中上下恐慌,军心日益涣散。

一天,陈平看到将军纪信,眼前一亮,一条计谋突然闪现出来。

原来,陈平发现纪信长得与刘邦十分相像,尤其是身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这天晚上,陈平首先派出两千多名女子从城东门出去,楚兵一看,连忙四面团围住进行攻击。然后,纪信坐着汉王的车驾也驶出东门,一副汉王的打扮。身边的兵士大喊,“城中已无粮食,汉王请求投降!”楚兵一见,连声欢呼“万岁”庆贺胜利。四周的围兵都争先恐后地涌向城东观看汉王投降。趁着这当儿,刘邦只带了随从几十人从城西门悄悄出去,一路快马加鞭,仓皇而逃。

项羽听说刘邦投降,心中大喜。见到纪信,一看不是,便大声喝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已出城去了!”项羽大怒,命手下将纪信活活烧死。

由此可见,“金蝉脱壳”实际上是一种分身计、逃遁计,是一种面临僵局、或者对局中占弱势时候的反败为胜之法。在危急存亡之际,生死攸关之时,巧妙运用“金蝉脱壳”之计,往往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在明朝也有一位王守仁,即后世学者所称的“阳明”先生。他当兵部主事的时候,上奏武宗,直言宦官刘瑾之罪,武宗大怒,将他打了五十大板,还贬往贵州做龙场驿丞。龙场驿离京师有万里路远,是荒凉不堪、人少山多的地方。王守仁奉诏,不敢不往,便匆匆起程。行到浙江钱塘江附近,忽然他的仆人来向他报告,说刘瑾已派人追来,要在半路劫杀他,叫他小心防卫。

王守仁却说:“不必过虑,我料刘瑾不会这样做。”他嘴里虽这么说,心里早有了打算。

翌日,那仆人早起,忽发现王守仁失踪了,在枕边捡到一张纸,写了首绝命诗,中有两句:“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知主人一定投江而死,连忙追到江边,只见江水上浮着冠履,命人捞起一看,果是王守仁的东西,不禁放声大哭,因此远近的人都说王守仁已死。负刺杀任务的特务,听见这个消息,又检验过王守仁遗留下的东西,也回去复命。

原来这是王守仁的“金蝉脱壳”计,他故布疑阵,掩人耳目,使人相信他已投江而死,自己却换上道袍,跑到福建的武夷山匿居起来。过了一些时候,才悄悄地赶到贵州龙场驿去。

金蝉脱壳是破局者为了躲避不利因素时很好的一种谋略。破局之时,个人施行金蝉脱壳之计,其“壳”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像司马绍那样用稀有之物以保全自己;可以像刘邦那样用他人做替身以保全自己;也可以像明代王守仁的那样,把衣物抛在江中,鞋袜脱在岸边作自杀状。一句话,只要能让自己逃脱的壳,都是好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