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污自毁避其锋芒(2)

破局 作者:莫可


这时,诸位官员都来祝贺,唯有将军召平表示哀叹不安。萧何有一天见到他,有意扯上这个话题,召平说:“相国的祸害也要开始了,我有什么可去庆贺呢?”萧何问他这话怎么讲,召平说:“皇上终日奔波于外,而你守于京城之内,并无被弓箭射伤的危险,却又是加官晋级,又是设置卫队。这其实并不是为了维护你,而是有意在提防你。淮阴侯韩信起来造反,虽已平息,现在皇上已开始怀疑你了。希望你能把皇上的封赏辞让掉,不要接受,把全部家产用以资助军队,这样可免祸灾。”

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向刘邦辞去封赏,并尽其所有资助军队。刘邦见了,赞不绝口,认为萧何真不愧是不计名利的功臣。最后,还是让萧何担任相国要职。

公元前196年秋,黥布起兵反叛朝廷,刘邦带病亲自披挂上阵,前去讨伐黥布。就是在这种戎马倥偬的情况下,刘邦仍然数次派使者去慰问萧何,同时问萧相国最近在做什么。萧何对使者说:“皇上亲征,我在内安抚百姓,尽其所有帮助军队,盼皇上早日平息叛贼,凯旋归来。”使者将见到的以及听到的,一一向刘邦作了汇报,刘邦才稍微放下心来。

刘邦的这些防范萧何的行动措施,早已被萧何的一个门客看在眼里,他对萧何说:“大人,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处于相国的高位,论权可以说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各方面已无以复加。自入关以来,十余年间,你一直深得民心爱戴,而且目前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安抚百姓的工作。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打听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的威信太高,影响整个关中一带,乃致于整个国家,对皇帝造成威胁。为今之计,你必须多多地购买田宅,以损坏自己的名声,这样,皇上就会十分高兴,对您也就放心了。”

萧何与刘邦共事了这么多年,深知刘邦的为人,一个臣子如果功高盖主,那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萧何听从了那位门客的活,命那个门客用低价强行购买了许多民田民宅,干一些违心的事情。在人们的心目中,萧何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议论责骂声充斥于关中一带。萧何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第二年,刘邦平息了黥布,凯旋归来还京时,老百姓纷纷拦路,在刘邦面前控诉萧何的罪行。刘邦听了,三言两语地打发了那些告萧何状的人,不但不去怪罪萧何,还暗自为萧何的做法而高兴。回到朝廷后,大大地奖赏萧何,夸他治国有方。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历史上是很多的。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就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如果想要很好地保存自己,就可以通过自污自毁,使得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的有才华。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庸的凡夫俗子,以减少他人对自己的猜忌,从而有效地保存自己。

还有一个例子是宋代的韩世忠。他和与岳飞都是抗金将领,自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不久又被罢官。

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闭口不再谈打仗的事。他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常常骑着毛驴,带着酒,身后再跟两个小童仆,到西湖一带游山玩水。同时,与人商议,准备购买新淦县的官田。宋高宗听说韩世忠在置田产业,不问军事政治了,心中十分高兴。还亲自赏赐给韩世忠御笔亲书。当韩世忠正式购得田宅后,宋高宗还亲自给他的村庄赐名并亲书“旌忠”两个大字,以示关怀。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破局者。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甚至在有些时候,必要的自污自毁才是有效的生存与保护自我之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