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日本经济败局

中国大形势 作者:高连奎


——政治动荡、资产泡沫与经济败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日本经济奇迹”。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开始了外汇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和金融管制。

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升值  

放松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自由化的后果是日元币值的迅速升高,在3个月内,日元从1美元兑240日元升至1美元兑200日元,到1988年竟攀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得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开始趋缓。同时日本经济悲剧的序幕也由此慢慢拉起。  

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变的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

而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金融机构自由化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房地产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资产泡沫将民众、企业、银行纷纷卷入资本市场 

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资本运营,根据日本开发银行的分析,1986年左右,日本大企业的金融资产收益率高达8%,而同期的权益融资的资金筹措成本只有2%,因此日本企业只要把资金从右手转移到左手,就可以获得巨额的收益,日本企业开始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品市场中,结果推动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上升。而股票、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又进一步加强了对资产品价格的乐观预期,结果资金继续大量流入股票,房地产市场,“泡沫”越吹越大,普通民众,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纷纷卷入其中。  

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另一方面,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  

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得意地大量接收美国国内资产。日本企业买下好莱坞和洛克菲勒公司大楼,成了那时日本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象征。有的日本人甚至扬言,因资产飙升,卖掉日本列岛,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货币紧缩导致泡沫破裂

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泡沫经济的严重性,开始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来限制股票、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为此日本当局将官方的贴现率提高到3.25%,可是宏观调控的效果不佳,于是日本政府只好在1989年末将贴现率进一步提高到4.25%,同时大藏省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限制土地投机行为。可是这些措施的效果依然不尽人意,股票、房地产价格依旧在上涨,为了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问题及可能的通货膨胀,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力度更大的“预防性紧缩政策”,大力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并且将官方的贴现率提高到6%,但是这些政策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固然解决了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可是也把日本经济推入了长期衰退的泥潭中。突然而剧烈的金融紧缩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公共投资欠下巨额国债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里,日本政府为了摆脱经济衰退的泥潭,从扩大政府开支,举办大型公共工程,连续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到金融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进一步自由化等等,但是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的效果却让人极度沮丧。从1992年以来,日本政府十多次追加公共事业费预算,仅1995年度就投入9万亿日元。其次是官定贴现率不断降低,从1995年9月以来一直保持在小数点后的历史最低水平和世界最低水平。还有,政府、地方行政为振兴经济增发的国债累计达666万亿日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3倍。政府为救济衰败的农业,也投入了近50万亿日元。然而,政府的这些举措收效都不大。实际经济增长率1997年为-0.1%,1998年为-0.9%,因此20世纪90年代被日本人常称为:“失去的十年”,认为它是日本的又一次战败。3

日元升值对日本高科技产业形成毁灭性打击

80年代中期,日本除了航天技术和化学工业以外,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都与美国不相上下,有些领域(包括光导纤维、智能机器人、生化材料等)还超过了美国。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十大微型芯片公司六家是日本公司;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中,五家是日本公司。五家发展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全部都是日本公司,(那时苹果公司还没有落败),直到1993年INTEL公司取代日本东芝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1988年,日本的芯片产值占全球的比重曾高达53%,高峰时期雇用员工多19万名,附加价值达2.8万亿日元。 到了1989年世界半导体产业是什么格局呢?日本6大半导体巨头在世界市场攫取了52%的份额时,美国只占有35%的份额,欧洲占据了12%的市场分额,南朝鲜占据了1%,世界其它地区1%。 1990年,当日本人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占据了57%的产值的时候,美国的企业严重亏损,硅谷陷入一片混乱。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半导体芯片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还差点被日立制作所(Hitachi)收购,就是这样才有了“《硅海武士》——日本称雄信息产业的故事”一书的出版。 

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日本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以来,企业大幅破产,很多高科技产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伴随着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的信息产业革命和韩国,台湾的崛起,日本的庞大市场被不断蚕食,尽管日本仍然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但是日本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小,日本不仅在电脑方面,而且在手机方面都是节节败退.

日本的几个幼稚性错误

日本经济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以后后,在经济制定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非常幼稚的错误,首先是放任经济泡沫的形成,泡沫经济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而日本放任泡沫的形成绝对是经济政策的一大失误;其次是大举借债搞公共工程,而日本在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候,实行的是平衡预算;三是长期低利率,日本企图用低利率来刺激经济,但是低利率从根本上说很难刺激到实体经济,而要刺激实体经济,必须采取有利于企业扩大产能的产业政策,仅靠货币政策是绝对不行的。

很多人说,日本在本土经历失去的二十年的时候,却有一个海外日本正在崛起,但是我们看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在本土衰落的同时实现了海外的崛起,如国本土经济不振,那么海外的崛起也不会持续很久的,日本近年在高科技方面已经出现颓势,面临着韩国及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的赶超,这才是大趋势。

日本为什么会犯这些低级错误?

冷战时期,日本在政治上长期是一党独大制,这个大党就是依附于美国的自民党,在自民党之外还有比较稳定的社民党作为反对党,但是冷战结束后,长期亲苏、亲中的社民党垮台,随之日本政治结构发生剧烈动荡,日本在经历了短暂的一党极大后,进入了政党井喷期,日本也就由比较稳定的一党独大制政体,变成了极不稳定的极端多党制政体,世界人民都看到的就是日本首相更换频繁。现在的日本首相能在任上干满一年就非常的不错,而这些人也并非都是平庸之辈,而是不稳定的政治结构使然。政治上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经济政策上的愚蠢、偷懒与短视,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解释,日本的一切问题也就有答案了。因此从一党独大制向极端多党制的转变才是日本这一切经济问题背后的答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