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节:虎口余生(2)

历史上的李连英 作者:纪连海


第二,用人极少民族偏见。

肃顺为政很有识见,身为皇室贵胄,却十分鄙视满洲亲贵的庸碌。根据黄浚所著的《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肃顺常说:"满人糊涂不通,不肯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国家遇有大疑难事,非重用汉人不可。"虽然肃顺这里所说的"满人糊涂不通"有些极端,但也在某些方面说出了一点事实:当时满人当官的百分比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了,所以,也的确有一些官员是不称职的。

关于肃顺用人极少民族偏见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保举左宗棠一事了。

左宗棠这个人,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做了三件事:一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二是举办洋务运动;三就是收复新疆。但是,您知道么,如果没有肃顺的大力保举,他早就死掉了。

事情发生在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入巡抚衙门主幕戎机的时候。

有本事的人大多生性傲慢,瞧不起平庸的人。永州镇总兵樊燮到巡抚衙门办事,左宗棠给他冷板凳,还用言语嘲讽他。樊燮哪能受这窝囊气,一状告到京城,说左宗棠是"劣幕"。咸丰皇帝也很气愤,下令要湖广总督官文处理此事,若属实则将左宗棠就地正法。官文窃笑,樊燮告状就是他的一手策划。湖广总督官文早就想杀鸡给猴看,杀了"劣幕"左宗棠,可以借此打击日益强大的汉人势力。

此事在湖南震动极大,因为此时左宗棠已成了湖南政界的轴心人物,一时间,朝野的湘籍官员纷纷上保。1860年初,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上书朝廷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还说他个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湘勇不仅保住了本省,还支援了周边地区,所向无不捷,固然是骆秉章调度有方,实则由左宗棠运筹决策。如果左宗棠走了,整个东南大局也就完了。

清廷权衡了一年。这一年,正是在肃顺的大力保举下,咸丰帝最后不但没治左宗棠的罪,反而授左宗棠四品京官。左宗棠经此一劫之后,全力以赴为朝廷"办贼"。左宗棠仅用4年便从平头百姓做到闽浙总督,成为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人物。

正因如此,在载垣、端华等人的援引下,从1854年起,肃顺很快得到咸丰帝的信任与重用:做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官。

随着肃顺权势的膨胀,在他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官员,到1860年左右,基本形成了以肃顺为核心,包括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在内的官僚集团,时人称之为"肃党"。此外,还有在肃顺的门下集聚的一批有才华的汉族"文士名流",如郭嵩焘、龙湛霖、王闿运、邓辅纶、尹耕云、高心夔、李篁仙等七人,时人称为"肃门七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