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8)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电影市道的低迷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同样令嘉禾影业饱受冲击,但更令总裁邹文怀忧心的是,公司昔日可谓猛将如云,如今却是人才凋零。连导带演的洪金宝正走下坡路;凌厉写实的麦当雄鲜有踪迹;“冷面笑匠”许冠文专心做他的演艺人协会主席去了;笼络的一班新人如陈德森、马楚成、陈木胜,固然将动作枪战片拍得逼近好莱坞大片水准,无奈市场环境愈发恶劣,票房惯性仍需时日积累--唯有成龙依然是嘉禾的真正票房保证,自1994的《醉拳2》后,成龙的《红番区》、《简单任务》、《一个好人》不仅蝉联三年香港本土票房冠军,并且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更引发北美影界的轰动效应。也正因有这位福星相佑,嘉禾才可以在90年代中后期香港影坛全面低迷之际,仍旧保持龙头老大的声威气势。

六、成败又争由人算? 较量且自待来期

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此话正可应在如今嘉禾身上。1996年,王晶、文隽、刘伟强依托嘉禾组建“最佳拍档”电影公司,陆续拍出《古惑仔》系列及《风云雄霸天下》等卖座猛片,为日渐颓势的香港影坛带来几分活力之余,亦部分解决了因成龙进军好莱坞而令嘉禾无人支撑的危机。

孰料之后嘉禾便再无此幸运:先是1997年二当家何冠昌撒手人寰,紧接着公司又债务缠身;1998年,嘉禾竞投政府特批的将军澳影城用地,却被邵逸夫联合中国星等六家电影公司获胜,败走麦城的邹文怀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嘉禾占据20多年的斧山道片场亦被政府收回。更为雪上加霜的是,1999年负责发行及院线的嘉禾娱乐上市公司被指违反规则予以停牌,而嘉禾电影公司亦因亏损达亿元主动清盘,旨在重整集团公司架构。

重组后的嘉禾影业,声势大不如从前,虽然远在好莱坞发展的成龙回港又为公司拍摄了《玻璃樽》、《特务迷城》两部贺岁片,可惜3000万左右的票房未能达到预期。待至2002年,颓势已现的嘉禾居然只有三部电影问世;2003年,则仅制作了年头的《行运超人》和出品了年尾的《金鸡2》,如此大幅减产,与全盛时期的一年20多部相比,简直天壤之别。2007年11月,邹文怀宣布退休,将一手创下的嘉禾售予内地公司橙天娱乐,2008年橙天娱乐成功收购嘉禾的股份,更名“橙天嘉禾”正式在香港上市。至此,称雄影坛近40年的嘉禾名存实亡。

反观一度沉寂的邵氏,自与中国星联手挫败嘉禾夺得将军澳影城用地后,征战影坛的雄心又起。2001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夫妇成立“电影动力有限公司”和“星艺映画电影公司”,摄制作品《绝色神偷》、《漫画风云》、《惊天大逃亡》、《新扎师兄之青年干探》,以及2003年重打邵氏旗号的刘家良作品《醉猴》,可惜票房反响皆是一般。直至2009年,邵氏与TVB联合出品的《Laughing Gor之变节》以低成本制作收一千多万票房,算是扳回一城。近期邵氏也有一系列“旧瓶装新酒”的重拍计划进行中,首当其冲的为曾志伟执导的《七十二家租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