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录:唇亡齿寒:重提邵氏以六打一重创嘉禾事件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前时赴港再做访问,计划名单里有两个人最担心采不到,一个是嘉禾巨头邹文怀,另一个是新艺城老大麦嘉!总算鸿运高照,都能如愿以偿!二位老板都不出想象之外,邹文怀温文尔雅,虽已退休,但不失大企业家气度,令人高山仰止。麦嘉则江湖气重,纵然退隐多年,但张口一句:“拍电影犹如打江山,须熟读‘三国’和‘毛泽东思想’。”豪气干云,顿时让小弟拜服不已。

有关麦嘉的故事容后再叙,此处单表邹文怀谈及的一大憾事。话说1998年嘉禾租用的釜山道片场因约满被政府收回,同年,香港政府又拨出将军澳一块地皮兴建影城,虽然欢迎各大电影公司竞标,但列出的各种资格条件,包括近十年拍过多少部电影、获过多少奖,摆明只有嘉禾一家符合。政府给嘉禾吃了定心丸,但邹先生不愧是久经战阵,依旧隐隐不安。果然!邵氏联合中国星、寰亚、美亚、年代、晶艺共六家公司合组财团竞投,最终以高出嘉禾出价数倍的7800万港币投得该地。2000年,邵氏又以1800万港币购入毗邻地段,宣布斥资六亿港币兴建香港数码影城。反观彼时之嘉禾,经历最重要的股东干将何冠昌逝世、嘉禾娱乐股权争夺大战等风波,再加上竞投将军澳影城失利,进军内地合作拍戏连年亏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至2000年,嘉禾制作业务全面缩减,2007年股份卖给橙天,2009年更名橙天嘉禾,邹文怀也早已退休多时,香港曾经最大的电影公司终于落幕。所谓“橙天嘉禾”应该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邵氏等六家电影公司联手竞投将军澳重创嘉禾一役,往往被视为邵氏与嘉禾多年恩怨的必然爆发。此论大致不差,但最近访问王晶时,谈及那一战,他竟自爆:“是我摆的局,是我找的邵氏,我的晶艺也是六家公司之一,这个局我是军师。”震惊之余,忙问何故--原来王晶当年做“最佳拍档”时与嘉禾闹得很不愉快,所以才趁机牵头设局。如今时过境迁,王晶导演认为此事已可公布于众,总算了结一段江湖公案。

只不过:江湖风雨多,再爆炸的内幕也只是一时话题,关键是结局和影响如何。当年香江群雄以六打一争夺将军澳之时,陈木胜还在寰亚,曾听老总钟再思(目前已离开)描绘蓝图,将来的香港影城会有很大的棚,在那里可以拍戏做后期制作。但没过多久,六家电影公司就相继作鸟兽散,只剩邵氏一家继续兴建香港电影城。按照政府规定,影城应在54个月内建成,但2003年动工至今,将近70个月过去,还未见真正投入使用。当日邵氏投巨资兴建电影城,大家都以为SB即将重出江湖,六叔邵逸夫也曾公开承诺要继续拍电影,但这么多年过去,邵氏电影拍摄计划虽然多多,拍成的就寥寥可数。《Laughing Gor之变节》算是邵氏最新力作,虽然颇为卖座,但因炒TVB热门剧集《学警出更》冷饭,沿袭邵氏一贯的摄制仓促寒酸而遭诟病--再者,邵氏既然重出江湖,下一部戏又何时开拍呢?

如果认为邵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停产是“明智之举”(有些评论所谓的成功避开十年后港片低谷期),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十年前砸重金购入将军澳兴建香港数码影城(至今仍不见真正落成使用),只是为了结与嘉禾的旧怨,就未免太过狭隘小气。六家香港电影公司联手行动,本来是难得一见的“团结”,但若目标仅是打败嘉禾,并无真正对香港电影事业有益的“合作”,是否有鼠目寸光之嫌?古语云“唇亡齿寒”,谁又敢保证自己不变成下一个“橙天嘉禾”?坐拥数百亿的寡头若真爱电影,就该出手救亡,这才是带头大哥的作风。香港电影,真的需要大公司来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