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败萧何--香港电影的绝招与命门(1)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港片全盛之时更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不过,单就电影工业发展而言,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内地、台湾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香港“新浪潮电影”风起云涌,不少新锐制片公司纷纷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垄断地位,而邵氏经营多年的“东方好莱坞”片厂制度及风格亦由此逐渐没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呈现“三魁报春、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从筹划到摄制再公映回收成本,电影工业流程更呈现出香港独有的迅速机动灵活即兴,既为港片走向极盛奠定基础,又为港片迅速衰落埋下伏笔……

20世纪90年代后期徐克曾赴好莱坞发展,归来后则坦言不太适应美国的拍摄制度。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但对于徐克、杜琪峰、麦当雄之流而言,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恰恰是港片时代最正常不过的作风习惯。譬如1986年《英雄本色》创了票房纪录,1987年电影工作室开拍续集,徐克就令吴宇森带着周润发、石天去美国拍摄,自己则执导狄龙、张国荣演出的香港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吴宇森在美国导的这部分《英雄本色续集》根本没有剧本,全程只按照一个故事大纲拍摄,这固然让吴大导演十分为难,所幸尚能按时完工,影片借前集余威仍能斩获2200万票房。

或许好莱坞对《英雄本色续集》的拍摄过程感到不可思议,但对港片只是小儿科。如果老外了解到《英雄好汉》和《江湖情》的摄制内幕,相信更会惊到瞠目结舌。起因仍是《英雄本色》大收旺场,惹动向氏兄弟找麦氏兄弟跟风开拍黑帮英雄片,并打出周润发、刘德华、万梓良、李修贤、杨群、柯俊雄、刘嘉玲、王小凤“六王双后”的明星牌。确定演出阵容后,麦当雄立即召回已经单飞的编剧文隽去见向华胜。可怜文小编被向大哥逼着在4天之内写出剧本,于是永盛与麦当雄两家公司迅速赶出电影《英雄好汉》上映,票房收近1900万港币,成绩不俗。

本来此事已告一段落,但永盛觉得《英雄好汉》还有许多已拍竣的素材未用,足够再剪出一部前传来。为了保证再赚一笔,永盛与麦当雄决定在前传《江湖情》中增加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新卖点,结果他们找来当红歌星谭咏麟饰演“麦英雄”,仅用4天就补足戏份。1987年5月底,距《英雄好汉》下画不到3个月,前传《江湖情》公映,票房达到2100万。其实这种手段不过是一次废弃素材的回收再利用,却能让电影公司又赚一笔,堪称港片制作机动灵活的一次绝佳体现。

不过,《江湖情》此例难免被人诟病为“投机取巧”,偶尔为之尚可,若变本加厉,只会搞残港片。上世纪90年代,名威公司炮制了一批以曹查理为男主角的三级片,为降低成本,居然将拍摄好的几段卖弄色情的素材,重复使用在《三剑侠与飞机妹》、《奸魔》、《蛇妖显灵》、《聊斋之艳蛇》多部影片中--如此无耻欺骗观众,又怎能不自毁长城?若检讨港片衰落的根源,港片创作过于即兴投机当是祸因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