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忽魂悸魄动 恍惊起长嗟--香港恐怖片纵览(…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五、惊悚片近期“新意诚”佳作

香港的恐怖片发展到2000年之后,还能有什么变化新意?或许罗志良的《异度空间》和郑保瑞的《热血青年》还能给观众带来些希望。这两位新锐都以惊悚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青年导演奖的提名,结果罗志良凭借《异度空间》得奖。

其实《异度空间》虽然拍得颇有恐怖效果,可惜却未见新意,以阴森静寂的气氛营造鬼魂突现的惊吓画面以及女学生鬼魂纠缠张国荣的造型动作,都能从日本鬼片中找出渊源。不过,《异度空间》的创新高明处在于探讨了人、鬼和精神错乱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心理医生张国荣所讲,世间根本无鬼,皆是心魔作祟。因此,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吓,张国荣后半段被鬼逼的惊悚画面皆是人心理受伤世界的投射,鬼的鲜明形象只是人不快心事的伪装而已,这似乎又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而我们亦可将《异度空间》看作是“疑心生暗鬼”的一次形象示范作品。

与《异度空间》强调对鬼进行科学的心理分析不同,郑保瑞的《热血青年》则是纯粹的惊悚鬼片,该片出现的心理医生甚至是被否定的反面角色。再者,与郑保瑞上一部大受好评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主要靠渲染恐怖气氛和有意模仿西片《女巫布莱尔》相比,成本相对较高的《热血青年》除了能继续大玩恐怖气氛外,更加注重了对视觉效果的经营,令观众神经始终无法松懈。至于情节,虽然仍是冤魂、厉鬼、害人的传统鬼片套路,但主题意念却完全突破传统世俗因果报应的价值观,影片中三位青年好心捐血救人,谁知竟招致被救人女友鬼魂的忌恨,怨他们多管闲事,令自己与男友阴阳分隔。结果任何人都对那女鬼束手无策,她的阴谋亦最终得逞--怨气无法化解,好人最终丧命,如此偏执冷酷,自然令观众感受到绝望的恐怖,难怪《热血青年》被人称作近年来最惊悚的鬼片了。

至于2003年的《古宅心慌慌》,则是郑保瑞迎合观众拍出的一部“装神弄鬼”的惊悚喜剧。尽管导演动用了几乎所有恐怖片的惊悚元素及噱头,气氛营造得相当吓人(足以羞煞《凶宅幽灵》的内地导演阿甘),但终究给充斥影片的轻松笑料冲淡了许多,更何况电影最终只是个“人吓人”的闹剧呢?

这两年,罗志良和郑保瑞继续出击,先后拍了《救命》和《怪物》。两部影片题材与神鬼无涉,故事均占个“奇”字,一个“偷肾”,一个“偷子”,但若论导演风格转变,又以郑保瑞变化最大。《怪物》对社会的控诉,直面“怪物”的悲惨遭遇,最后惊悚气氛反被煽情弱化,与郑保瑞之前《大头怪婴》、《热血青年》的冷酷无情大相径庭。

六、彭氏兄弟独木难支

算起来,近年香港恐怖片真正的代表人物应该是以《见鬼》系列声名鹊起的彭氏兄弟。其实,无论《见鬼》、《见鬼2》,还是《见鬼10》,共同之处只在于讲述的都是“见鬼”这一故事母题。按照影片编导的解释,原来“见鬼”亦需特定条件,《见鬼》中的盲人李心洁由于换上了自杀而死的泰国少女“阴阳眼角膜”才频频见鬼;《见鬼2》里的舒淇则因自杀和怀孕变成可以“见鬼”的阴阳眼。至于《见鬼10》,则一口气讲了10种可以见鬼的方法,但这部颇有游戏风格和幽默元素的“鬼片”,显然不及前两部纯以恐怖取胜的《见鬼》来得讨巧受欢迎。

曾有一段时间,彭氏兄弟打算暂时分开,暂时远离鬼片。于是,彭顺拍了《死亡写真》,彭发导了《阿孖有难》,可惜反响不尽如人意,而且恐怖片《死亡写真》明显又比喜剧片《阿孖有难》口碑好些。正因如此,虽然彭氏兄弟相当不满老派影评人石琪那句“还是拍恐怖片有前途”的忠告,却依旧回到老路,又合拍了一部《鬼域》。结果本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特别关注”单元,不仅视觉效果惊艳异域,涉及堕胎轮回的社会问题亦触目惊心,基本保持彭氏以往鬼片水准。

2008年以来,港产恐怖片愈发少见。屈指一数,仅有邱礼涛的《降头》、《头七》寥寥几部。彭氏兄弟刚刚忙完漫画巨制《风云2》,《C+侦探》、《B+侦探》又转攻悬疑片,重回恐怖片阵营恐怕尚需时日。当然,香港的恐怖片也不能只靠彭氏兄弟支撑,恐怖片考验的是创意,如《女巫布莱尔》、《灵动:鬼影实录》,起码惊悚题材在香港仍有生存空间,急需新鲜血液补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