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1)

每天学点经济学Ⅱ 作者:赵文锴


经济学通常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他们会考虑边际量,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边际。人们常常是在某一选择点处比较成本和收益来做出自己的选择,既然人们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那么,如果这时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或者两个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会发生改变吗?显然,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了人们的激励,而同时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在韩国某大型公司,有一个清洁工一夜之间成了公司的英雄,备受关注。原来,清洁工在公司里,本来是一个最易被人忽视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盗贼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公司为他请功并询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他为此深受感动,牢记在心,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激励,就使这个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勇气,这也正合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由于我们做出的每一个理性决策,都需要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所以,当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成本和收益的边际平衡点上,如果再稍微地增加边际收益或者边际成本就会改变人们的选择,产生激励的作用。例如上文中的清洁工,他每天付出了劳动,相应地也获得了工资。对他来说已经劳有所偿,自己付出的成本和收益相等。可是,总经理的激励打破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平衡,清洁工觉得自己的边际收益增加了,他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于是就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清洁工因为受到激励而敢于同歹徒搏斗,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和保持组织成员的行为。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它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的评价等。要做好激励工作,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耐心,要锲而不舍,将激励贯穿始终。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让企业员工实现其个人目标,从而达到两者的统一,实现双赢。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激励当然远不止上述例子中的赞美那样简单。今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在开发人力资源时,激励机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纷纷探索各种激励机制,以求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和发挥到最佳状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已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创建中,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或机制时,必须兼顾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只有掌握两者的平衡点,才能让激励对员工起到最好的效果。

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每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注意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注意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激励机制发挥其高效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起着多种重要作用。它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地发挥其才能和智慧,能够尽可能地留住优秀人才,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