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必然上升 通货膨胀

每天学点经济学Ⅱ 作者:赵文锴


只有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才成为普遍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关于货币供给与物价、通货膨胀关系的重要原理。这一原理指出,货币供给变动会影响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所以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目前各国都是用纸币来执行贵金属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纸币是一国法定的货币流通符号,是由一国的中央银行发行。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超过了发行的纸币所标明的价值量,纸币的价值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1948年冬天,上海街头的流浪汉们居然是用钱做墙来抵挡寒风的,家家都堆满了钱,要买一张纸,得用一车的钱。这正是国民党政权崩溃前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

上面的例子绝非危言耸听,这是在解放之前国民党统治区发生的真实故事 恶性通货膨胀,而其起因就是国民党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导致物价飞速上涨。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关于国家货币供给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假设,能够让读者朋友们更清楚地弄明白通货膨胀的起因。

“假设货币供应量增加之前,社会已经实现充分就业,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工作了,此时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想方设法花掉这些多余的货币,但是,因为所有人都有工作了,这也就意味着没有闲置的生产能力了,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无法再增加,此时多余的货币试图追逐更多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必然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导致物价水平整体上升,如果继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唯一的后果就是物价水平继续上升,通货膨胀也就产生了。”

经济学大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个货币现象”。如果你对“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有些陌生,没关系,实际上这个名词非常好解释。通货膨胀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当你发觉钱包里的钱开始不经花了的时候,也许通货膨胀就悄悄发生了。物价开始上涨,钱包里的钱所能够买到的东西变少了,如果物价持续的上涨,通货膨胀就来临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钱包里的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了,购买力所剩无几。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尤其是持续的高通货膨胀。

其实如果通货膨胀不那么严重,或者在预期内,就未必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但是,当通货膨胀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时,就会如猛兽出笼,破坏社会的信用基础,造成财富的转移,让人们对未来失去耐心。所以,对于通货膨胀,政策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出手治理。

幸好,治理通货膨胀政府的手段很多,从历史经验看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也能管用,没有过不去的通货膨胀难关。

1. 减少货币供给

米尔顿?弗里德曼就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是中央银行没有把住货币投放这道闸门,让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弗里德曼的话直指通货膨胀的症结所在,要制止通货膨胀就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先堵住货币发行这道关口再说。

2. 压缩总需求

可以用财政政策,比如提高税收,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还可以减少财政的购买支出;或者提高汇率,压缩国外需求。也可以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转化为存款,同时压缩企业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等等。这些手段都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经济学点睛: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快速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则是经济的杀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