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会“以偏赅全”、“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1)

每天学点经济学Ⅱ 作者:赵文锴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电视里,在网络上,忽然看到关于某个娱乐明星的负面新闻,有时甚至是一些丑闻时,自己会非常震惊。因为,在惯常的印象里,这个明星的形象是那么的健康、明朗、阳光,突然面对负面消息,人们一时间无论如何难以接受。其实,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心中对这位明星的印象是由他(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而他(她)的真实人格,大部分人是不得而知的。无形之中,人们在关注那位明星时,他(她)的身上其实披了一圈美好的“月晕”,正是这层月晕,遮掩了明星的真实情况。

这个现象就叫做“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这层光圈笼罩,而且,还往往会被赋予许多其他的好品质。这种强烈的认知心理,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的一些品质或特点。显然,晕轮仅仅是月光的扩大化而已。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

老百姓经常说“一好遮百丑”,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身上有一项非常明显的优点时,人们往往就会对他身上其他不优秀甚至是缺点的地方视而不见或忽略不计,给予他较高的正面评价;同理,如果一个人有个很突出的缺点,那么这个缺点也会将其身上的优点抵消不少,形成“一丑遮百好”的局面。

客观来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赅全的评价倾向,是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让人视而不见了,严重者甚至可以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虽说歌星、影星与他们代言商品的质量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明星做过广告的商品很显然会比那些由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拍广告片的商品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当我们在考察社会上的这“热”那“热”时,会发现,只要某种东西为大众所喜爱所收藏,就可以在社会上轻易掀起销售的旋风。从集邮、书画、钱币到股票,只要它受到百姓的欢迎,那么它就有极强的生命力。做深一步探究,可以发现这些深受欢迎的东西都带着一圈神圣的光环。

走进礼品商场的消费者,他们所选购的,多是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样的礼品使人有一种晕轮效应:他们总认为价格偏高、包装精美的物品会里外一个样;中国不少质量不错的商品,被境外商家低价买走后,改变一下产品的商标和包装,售价马上高几倍。这些都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经济学家们下过这样一个结论: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晕轮效应既无意识又非常固执。正因为消费者的固执,商家就有利用的价值。当然,“晕轮效应”不仅局限于商业一个方面,在工作中,人们也常常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