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好人总是吃亏吗 (4)

牛奶可乐经济学3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


在体育界,不诚实的参赛选手只有在给逮到、接受惩处时才会身败名裂,而这种情况又相对较少。可在商业界,哪怕作弊的人从来没给逮到过,也往往要付出代价。这不是显性代价,而是面对宝贵的机会却丧失了角逐资格。

要是企业管理者名声差,作弊传言多,不太可能会晋升到需要信任的岗位上,举个例子,倘若企业主想到外地城市开办分公司,又不可能施以严密监督,他必然明白,只有委派诚实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投资才可能获得高度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不诚实的候选人落败,不是因为他们被逮到、遭受了惩处,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头就丧失了薪水优厚的好职位。这里重要的是,企业主必须要有能力识别哪些人一贯诚实行事,哪怕作弊无从察觉。他们能办到这一点吗?

假设你刚刚从一场热门演唱会回家,发现遗失了装在信封里的5 000美元现金。(你刚刚兑换了一张支票,准备第二天上午就买辆二手车。)信封上写有你的姓名和住址。你觉得身边人——跟你没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里——有谁捡到这个信封肯定会还给你?

大多数人会说,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大量的证据也支持他们的看法。曾有人做过一个信任实验,让一群短暂相识的陌生人预测同伴中哪些人更可能作弊。结果,他们指认出的人作弊几率比其他人高两倍有余。

对熟人的性格判断,应该比这更准确。倘若人在做企业晋升决策的时候,能足够准确地判断他人性格,诚实的候选者抢先就抄了捷径,得以晋升到需要信任、薪资优厚的好岗位上。这解释了为什么诚实往往是企业的制胜之道。

这种环境根本不同于体育界。假设有一种完全检测不出来的药品,能提高运动员的百米冲刺成绩。有一位公认诚实可靠的选手,明知道哪怕不会给人逮到,仍然拒绝服用此药。虽说他这么诚实,却没有太大可能赢得比赛。

因为至少有一部分选手会选择作弊,诚实者输掉比赛的几率大增。退役之后,他或许能申请到一份需要信任的好工作,可这毕竟不能让他赢得任何一场赛跑。

信念很关键。如果人相信作弊不可避免,作弊的行为必然越来越多。所以,倘若职场上保持诚实并非一种失败策略,帮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当然了,仅仅因为诚实的人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胜出,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胜出。在各个领域,我们还是需要严格的规则和制裁,加强对不当行为的监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