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好人总是吃亏吗 (6)

牛奶可乐经济学3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


更糟糕的是,这种局面不稳定,因为究其本质,什么样的会计判断标准可以接受,是由大环境背景所决定的。倘若所有的公司都提交乐观的收入报告,这种报告就逐渐成了“正常”报告。届时,哪怕是最谨慎的高管也将面临在报告中大幅提高收入的压力,这又为其他公司进一步弄虚作假创造了空间。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企业生存之战牵涉到的大量因素,政府有必要加以谨慎监控,并严厉惩处违规操作行为。要求人们放弃以不当手段获得的收益是一回事,要他们在经济上自杀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由于许多竞争公司虚报收入的手法比不过世通公司(WorldCom),它们好些受了损失,甚至破了产(要不是因为电信行业的收入突然暴跌,世通公司至今恐怕都还高高翱翔在天际呢)。

市场上的其他各种渎职行为,都可以套用类似的逻辑。要是运动员靠服用类固醇战胜对手,而且不受惩罚,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要是纳税人可以虚报免税额又不受惩罚,许多人都会这么做。这些行为迫使他人也采取相似做法,反过来导致了行为标准的变化。

如果我们希望人为了公共利益克制自己,那么,我们必须要求当事人做出一致的牺牲。然而,要求运动员不服用类固醇,却不对违犯者加以有效的惩戒,就等于是惩罚自觉者,奖励违规者。要求纳税人如实申报,却不对申报数据做稽核,就等于是减少了不诚实纳税人的有效税率,提高了诚实者的有效税率。

在新版企业欺诈法中增加刑事制裁条款,美国国会做得很明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最近考虑在类固醇禁令中新增随机抽查、严厉处罚违规者的条款,也做得很明智。大幅裁减国税局职员,削减税务局预算,使得税务稽查率较之1996年降低了一半以上,这种做法是否明智,还得三思。

亚当?斯密本人很清楚,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并不总能为所有人带来最大利益。当个人和社会利益出现矛盾,光呼吁民众自觉遵守还不够,还需辅助以有力的惩处措施。诚如里根总统所说,“信任,但也要查证。”

2008年总统竞选活动期间,很多人谈到为什么人们自愿为总统竞选付出时间和金钱。标准的经济解释——通过政治捐赠,换得工作和合同——可以解释部分案例,可它显然无法说明,为什么还有会数百万的民众寄出小额捐款,不指望获得任何报答。

11.为什么肯尼迪“不要问……”的口号深得民心

传统的经济模型假设,人在狭义上都是自利的。倘若“经济人”——模型里的典型理性行为者——在人行道上捡到一个钱包,他一定会把里面的钱揣进自己兜里。他不给不再光顾的餐馆留小费。他从不在总统选举中投票,更不会匿名为选举活动捐款出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