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吗?(3)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


幸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提到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方中信(演员):幸福就是在一个小岛上进餐。方力申(歌手、演员):幸福就是放松自己,躺在游泳垫上听海浪声。陈坤耀(香港岭南大学校长):幸福就是意识到你的学生从你的教学中

有所收获。曾宪梓(金利来董事局主席):穷人致富就是幸福。黄秋生(著名演员):基本生活能够满足,剩下的就是你的态度了。幸福和你是谁没多大关系,而和你怎样看待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有很大关系。郑文雅(演员、模特):幸福包含着分享。杨铁梁(香港红十字会主席):健康、家庭、事业、友谊是幸福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虽然观点各异,要分成几类也并不难。对有些人(例如方中信和方力申),享受或快乐经历似乎和他们心中的“幸福”概念有很大关系。也就算是说,他们并不一定把快乐看做是唯一重要的事,但他们的观点更像是在说,如果没有快乐的活动,很难找到幸福。相对而言,陈坤耀和曾宪梓等人认为幸福和成就密切相关。除了上述两种把幸福和快乐、成就联系起来的观点以外,有人认为满足就是幸福的源泉,如黄秋生认为幸福不仅仅存在于孤立的个人生活中。这是一种对人性很深刻的理解:正如郑文雅所说,幸福应包含分享的元素。最后,杨铁梁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幸福不只是某一种条件的满足,而是几种人类生活元素的组合。

哲学角度的幸福

虽然上面的看法都包含一些真理,把不同的人的观点加在一起似乎表明幸福的概念中包含着主观性:对于个人来说,幸福就是他在生活中喜欢的东西。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幸福,有必要超越流行的、常识性的观点,而这可以通过哲学理论来办到。

如果关于幸福的哲学理论能给我们精确的、启发性的解释,它们应该与我们常识性的直觉相吻合并且还具有系统性。在此我们集中关注两位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观点似乎符合我们的期待,尽管有时代差异。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人是什么”的富于想象力的和深刻的探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启发性的文献,时至今日仍被奉为经典。柏拉图关于人的灵魂的三重学说是我们这里最为关心的。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不是由一部分构成的,因为不同特点的各种人类活动证明了人的灵魂具有三个部分。一是理性的部分,这部分负责推理能力,如问题解决和逻辑推理。二是被称作激情的这个部分,它的本质大有争议。激情这部分思维基本上等于情绪部分,因此诸如生气、害羞、骄傲等情绪都是这一部分产生的。三是欲望的部分,它包括本能的渴望和对性、食物的欲望等。

柏拉图认为,灵魂的这三个部分本质上是独立的,每个都有其独立的运作动力:它们彼此对立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反映在我们的理性和欲望的冲突上。理性思维的对象本质上是抽象的概念,当我们处理概念、观念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的理性思维就被激活了。相反,欲望部分属于人的动物性本质,因为我们的基本需要和动物没什么大的差别。灵魂的三重学说的关键在于,它认为这三个部分可能会彼此冲突,幸福就取决于这三部分能否和谐一致。可以说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这种冲突。例如,某人可能强烈地想抽烟,但他的理性告诉他吸烟对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