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能够感觉到死亡吗?(3)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


死 神:你的谈话是俗气的,因为我现在离你仍然很远。就本性来说,我是自私的。你们哲学家常常把我看做是许多抽象的智能玩偶中的一个。但是你错了!我比那些哲学议题更加自私。那是因为,不论你喜不喜欢,

你们所有的人都与我有关系。从你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死亡。迟早有一天你会死,别人不会替你死。没有人能逃避我,因为我是你们生命中无法逃避的宿命。事实上,我怀疑你是否仍然说这些事情离你很遥远。

哲学家:你什么意思?

* Leo Tolstoy, The Death of Ivan Ilych, A. Maude (trans.). Quoted in P. Heinegg (ed.) (2003), Mortalism: Readings on the Meaning of Life,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p. 125.

死 神:那么,你现在的生活舒适、健康吗?哲学家: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抱怨以外,我觉得舒适、健康。死 神:那你满意吗?哲学家:当然了,为什么不满意呢?死 神:你最近意识到某些伤口中流出一些奇怪的血吗?哲学家:似乎是这样。我想起来了,我最近太关注于我的哲学问题,而忽略

了这一点。那是什么?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

死 神:明天你去看医生吧,然后就会明白了。我所说的并不是正常的受伤。明天晚上的同一时间,我还会来找你,来看看你听完医生的诊断之后,是不是还像现在这样聪明冷静。做好准备直视我的眼睛,也就是我头颅上的空洞。做好准备进入一个充满否定、复杂、气愤、荒唐感和无力感的深渊。现在你将明白我真正的意思了吧。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消失了)

哲学家:喂,回来。你不能用这种方式离开我,告诉我那是什么!回来!

就像上面的谈话所指出的那样,死亡——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必然结果,涉及了震惊、气愤、荒唐感和无力感等诸多使理性陷入困境的因素。根据世界著名的死亡学者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Elizabeth Kübler-Ross )的观点,当一个人即将面临死亡时,例如,一个病人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他将经历五个心理过程:

1. 否认和隔离

即将要死的人会对自己说:“不,不是我,那一定不是真的。”在他得知要与世界隔离之后,他的自我防御机制将缓冲最初的震惊。

2. 愤怒第二阶段,即将要死的人会问:

“为什么是我?”他总认为是另外的人将要死,而不是他自己。他将愤怒抛向他周围的任何一个人,让他的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处于痛苦之中。

3. 谈判0

在这个相对短暂的时间里,病人开始与死亡谈判,首先显示愤怒,然后表示可以接受一些“好的行为”——如信仰宗教——为了活得时间更长一点,死的时候痛苦更少一点,或者为了最后的愿望实现。但是这个谈判是为了拖延死亡时间,尽可能长时间地否认它的存在。

4. 消沉

当病人不能再否认死亡,也就是死期将至,必须要住院而不能回家的时候,他开始感到一阵迷茫和消沉。对于一些病人来说,给他们鼓励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地表达难过和悲伤。

5. 接受

最后的阶段就是,这个病人接受了他的命运,几乎失去所有的感觉;这一阶段常常伴随着长时间的睡眠。他想一个人待着,不想有太多的探望者,更愿意静静地坐在那里而不是谈话。这就是病人对自己的死亡要准备的几个阶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