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梦想的毒瘤(4)

华尔街的大马猴 作者:(美)约翰·罗尔夫


演讲与鸡尾酒会

在沃顿,开学刚几周,校园里就会举行一个精心筹划的“见面舞会”,招聘者在这里首次与那些潜在的被招聘对象接触。每周更新一次的公司来校日程会源源不断地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此外,就是显眼的通告,预告即将来学校招募的公司信息:今日来校的有美林公司,地点在1号教室;博思艾伦公司,在2号教室;强生公司,在3号教室。

潜意识里,这里传达的信息是:想挣大钱的,直接到1号和2号教室;对学习橡皮奶头和避孕套营销感兴趣的人,可以去3号教室。与这些招聘相比,多数学生会认为跑去上日常的课程没有抓住招聘机会重要。在哈佛,特鲁珀每天最后一堂课在下午4 30结束,而首家来校公司的展示是下午4 45开始。我虽然在沃顿,但日程相差无几。

这些公司的展示一般都不会很短,大多是由公司的头脑亲自出马。即使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也都西装笔挺,快步穿过福米卡材质桌面的排排课桌,走到教室的前面发表演讲。一站在那里,他们就会热情洋溢地大谈:有机会面对如此优秀的商学院的学生讲话是多么的荣幸,还有就是为什么他们公司的俱乐部是最值得加盟的。

约翰·查尔斯蒂当时是帝杰银行的总裁,他描述了自己能为该公司效力25年是多么的高兴。帝杰是华尔街最热门的公司。虽然它的雇员人数不及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第一波士顿,但在工资、奖金和吸引力等方面,该公司可占尽了风头。这家公司十分新潮,雇员中很多是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许多人以前就职于老牌的德崇证券商品有限公司。这些年轻人主宰着20世纪90年代的华尔街,他们充满了冒险精神。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善于经营垃圾债券(用90年代的俗语说,叫高收益债券),其实他们主要靠的也就是高收益债券,而且这种债券的销售量时至今日还在不断增加。

查尔斯蒂打着赫尔梅斯牌领带,身着手工缝制的西装和印有字母的衬衫,脚登费拉加莫牌的鞋子 典型的银行家装束!他操着贵族口音劝诫这些晚辈说:

“走自己的路,只要自己喜欢。我以为,人生活得快乐是最重要的。大胆地探索自己真正需要和渴求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每一个梦想。”

他又大讲了他作为政府代表团的一员被派往俄罗斯,向那里的政治经济首脑介绍如何向资本主义社会打开其市场的经验等。他也提到了在帝杰的事业发展前景、同事间的友爱,以及如何认识个人的潜能等问题。上帝呀!这家伙听起来简直就是个天才。在他的煽动下,不难想象,急不可待的MBA学子们都争先恐后询问:“在哪里报名有机会加入您的公司?我愿意从擦皮鞋和刷厕所开始干,只要让我加盟帝杰与约翰·查尔斯蒂共事,干什么都行!”

在片刻的沉寂后,查尔斯蒂巧妙地将讲台转交给了卢·查尔斯先生,他当时是证券研究和交易集团的负责人。查尔斯蒂说:“我非常高兴介绍卢·查尔斯先生,证券研究和交易集团的负责人。天呐!卢,你到底从哪儿弄得这条领带?它看起来像极了我两天前用餐的墨西哥餐厅里的台布!”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笑声大得出奇,令人难以置信,热闹极了!这两位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对方的玩笑。满屋的人都开始叫嚷:告诉我,怎样才能在您那里得到一份工作!

上帝呀!可怜的人们!两年时间里,这些MBA学生总在听着相同的论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讲演,还有就是政府代表团赴俄罗斯的故事,再有就是卢·查尔斯先生戴过的那条印有台布花纹一样的领带在眼前出现至少四次。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眼前的还没有结束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