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衰退迷思 大萧条对伯南克的启示

伯南克的美联储 作者:(美)伊森·哈里斯


上个世纪美国的中央银行曾犯下两个严重的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大通胀。这两起危机对伯南克的观点影响很大,从他的学术成果可以看出他对大萧条非常感兴趣。在一本有关大萧条的著作中,伯南克写道,“我相信自己是大萧条痴迷者,就像有些人热衷于研究美国内战一样。”

20世纪30年代的数据可以说明伯南克为什么把大萧条视为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1929—1933年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竟然下降了30%,已经处在崩溃边缘。工业产值的下降速度甚至更快:到1933年时,工业产值已下降到仅相当于四年前产值水平的一半。失业率飙升到25%(参见图8—1)。通货紧缩开始大行其道:物价水平下降了25%(参见图8—2)。正如下面我要谈到的,通货紧缩严重损害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货币政策。很明显,如果我们想要了解经济衰退,那么从大萧条这个史上最糟糕的经济崩溃危机入手是再好不过的了。

伯南克的信念伯南克的美联储伯南克热衷于研究大萧条并不仅仅是出于学术兴趣:这能给他带来一些有关货币政策前景的启发。正是源于对大萧条的研究,伯南克终于意识到一定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区间为1%~2%——是一件好事。1%的下限是非常重要的抵抗通货紧缩的缓冲垫。根据获得的研究成果,伯南克认为日本政府对近十年来的通货紧缩本应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但实际并没这样做,他对此提出强烈批评。2002—2003年,伯南克因回答了一旦美国出现通货紧缩美联储应采取何种对策的问题而成为焦点人物,我们可以从他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弄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不幸的是,伯南克努力想向公众解释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害处,然而他的行为竟然被误解,很多人还基于此得出了“伯南克是反通胀的鸽派”这个错误的结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念本身就带有明显的鹰派作风——指的是会采取强硬激进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当目标区间的上下限被突破时更是如此。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处理到2003年反通胀战争已经进行了25年的时候,美联储官员突然开始谈论通货膨胀率过低的风险,这让大家感到有点惊奇。2002年11月,在一次名为“通货紧缩:确保它不会在这里发生”的演讲中,伯南克首先站出来说,“美国发生严重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鉴于通货紧缩的代价很高,所以美联储最好事先拟定好反通货紧缩的战斗计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