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茶馆炒股(1)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中国的证券交易最初是由西方传入的。早在1869年,在中国的国际商埠上海,长利(西洋代理券商)就已经在从事国际股票买卖。这大致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

随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一批官督商办和完全商人独资的企业开始兴起,为了融资,这些企业开始依样画葫芦,学习洋人的办法,也开始从事股票投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华商股票掮客。这些人不仅十分了解股票,而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从事股票买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十分有趣的是,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股票交易所,为了买卖股票,这些最早的股票经理只好到当时大家的聚会场所——茶馆来进行股票交易。这种当时在茶馆喝茶的行为称为茶会。每天早上,这些人来到一些著名的茶馆,举办茶会,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当然主要是交换信息、洽谈交易,不过这种交易都是口头成交,在之后才将交易落实。当然也有直接将证券拿到茶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依据比价,将证券换手。

这种茶会代行证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交易公会成立,证券交易才开始逐渐走向正式。

其实,对于证券交易的积极意义,中国的政治家早就有所认识。早在1904左右,梁启超就提出组建证券交易所的建议,但清政府没予理会。1907年,袁子壮等人又重新提出建立交易所的建议,得到的是与梁启超一样的命运。

将证券交易所提上议事日程,是在清政府垮台、民国政府成立之后。1912年民国政府农商部召集全国工商巨子讨论设立证券交易所的问题,1914年12月,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法》,这使得交易所的成立水到渠成。

1916年,孙中山联合上海商业名人虞洽卿向北京政府提出创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孙中山期望通过此举获得革命活动的经费。在北洋政府的眼里,孙中山提出这项要求有些“不良”企图,所以对此申请千方百计加以拖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