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瑟·纳迪尔——富贵难免淫(1)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1969年,著名现代派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为美国食品生产商金宝汤(Campell)设计的三维构图的产品商标享誉全球,为这家生产速食汤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应。这一营销奇迹就是德尔·蒙特(DelMont)公司市场部的杰作。如今,人们进到超市里,购买这家公司生产的菠萝或者桃汁罐头时,也许不会知道,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多年前那个投机失败的勃利·派克(PollyPeck)集团。

勃利·派克集团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水果厂商和经销商。不过这样定义这家大型企业集团似乎并不妥当,这家跨国集团的经营范围很是庞杂,除了水果贸易之外,还包括录像机和电子游戏机制造、酒店管理和服装加工等等。勃利·派克集团的创始人阿瑟·纳迪尔也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奇人。他身上有着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血统,拿的却是英国的护照。

阿瑟·纳迪尔家境贫寒,他是从底层做起,不断奋斗而取得成功的。他的父亲艾尔凡在塞浦路斯曾经拥有一家报社,并且还经营着客运轮渡,专门接送来当地度假的游客。在塞浦路斯脱离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纳迪尔一家移民到了英国伦敦。在伦敦,他们开了一家小裁缝店,日子过得非常拮据。阿瑟本人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学习了几个学期的经济专业,然后就回到伦敦,接手管理家族企业,把这个小裁缝店很快就做大做强,企业不断扩张,一鸣惊人。然而,纳迪尔在公司鼎盛时期,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1970年代中期,纳迪尔因为投资房地产失败,企业一度面临倒闭。好在纳迪尔及时悬崖勒马,顽强地起死回生,并且东山再起,甚至在1980年代初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皇家勋章,表彰他为经济界所做的杰出贡献。野心勃勃的纳迪尔并不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他渴望在英国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王国,并向全球拓展。

1980年,他斥资27万英镑控股了一家财政陷入危机的公司,即勃利·派克公司。这个名字也是一部著名动画片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实际上,这家企业不过是勉强维持的小纺织厂。纳迪尔是从另外一家在海外岛国注册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手中买下的股权,而这家公司也是刚刚控股勃利·派克公司不久。这桩生意疑点重重,后来有些记者怀疑,这家海外公司也是纳迪尔家族的。他之所以费此周折来获得勃利·派克公司的控股权,其中有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勃利·派克公司从此便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家史,生意兴隆了长达10年之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