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瑟·纳迪尔——富贵难免淫(2)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纳迪尔入主勃利·派克公司之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纳迪尔先是花费巨资从事水果贸易,主要是从自己的故乡塞浦路斯进口水果,而后又把这一生意做到了土耳其。塞浦路斯北部是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也是纳迪尔家族纺织业的发源地。在那里,纳迪尔开办了一系列水果贸易和包装企业,也为日后的企业集团留下一个海外的根据地。

1983年,纳迪尔又完成了一项大的举措,在土耳其创建了电视机和录像机生产基地,成为行业巨头ThornEmiFerguson贴牌生产的供货商。此后,他又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开办了多家纺织厂,并把原采家族的传统企业纳入到企业集团中来。接下来,他继续染指各个行业,包括造船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制药业。

精明绝顶的他在控股完成之后,便把勃利·派克公司推向了伦敦股市,以每股9便士的价格向公众兜售,并把募集所得资金的将近1/4据为己有。此后几年,勃利·派克公司的销售额和盈利率的增长每年都在10%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的股票受到广泛追捧,该股股价一路飙升,成为1980年代伦敦股市最热门的大牛股。由于该股最初发行价极低,因此股价的上涨仿佛火箭升空,令人瞠目结舌。最初以发行价购买该股的投资者此后的股票市值上涨了数千倍。尽管如此,伦敦市场的投资分析师们还是持谨慎态度。在他们看来,一个有着中东背景的英国公司,其销售额的70%都是在海外中东地区实现的,因此盈利能力并不能长期保证。另外,如果仅凭种植农产品,再装箱发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50%以上的盈利率。此外,这家集团公司如果能够实现利润率连续几年都节节攀升,却又为何总是出现现金周转的困难,不是从银行借贷,就是从股市上圈钱?

另外,纳迪尔很少披露关于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也让投资者产生怀疑。这位企业大亨虽然魅力不凡,但是神秘兮兮,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与此同时,纳迪尔却捐款上百万英镑,资助福利事业——可是有些人对他的善举还是抱有怀疑,因为他始终在谋求获得英国王室的册封。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纳迪尔刻意追求一种极其奢华的生活方式,住在伦敦富豪区的高级别墅里,开着法拉利跑车,在他的办公室里都摆满了各色古董,大肆炫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