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课 空与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10)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作者:诸草文


世人只需去掉心灵的遮蔽,还原本色天性,当可怡然自在,泰然自得,达到我心即佛之境,那么修习佛法,又何须坐禅诵经呢?

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此便是初心之相。

心中无色,坦对红尘

眼中有色,心中无色,世间诱惑,不过虚幻

佛语有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人世间的富贵荣辱,功名利禄,于佛家来说不过是黄粱一梦,镜花水月,一朝故去终是云烟。是以,世间一切诱惑,不过是想要迷惑本心的假象,只要固守心性之清明,那么诱惑在本心的面前,便兴不得风,作不起浪。固守心性,便是要做到心中无色。

佛家认为世人之心无时无刻不处于斗争之中,自己随时和自己争讼。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做“心兵”。“心兵”皆因世人妄念而生,倘若世人可以止水澄波,断绝妄念,那么“心兵”自然永息永灭,心灵世界自可清净安详,达至臻境。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女禅师,法名慧春。慧春禅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遁入了空门,一心学佛求道。不过当时日本还没有供给尼师专门修行的庵堂,所以她只好与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学佛。

慧春生得十分美貌,学佛修禅不仅没有有损其美,反而使她更显得清丽脱俗,比俗世的女子更添几分气质。一些与她一同修禅的和尚,为其容貌气质所动,竟然生出了凡心。其中一个甚至大胆写给慧春一封情书,希望能和她私下约会。慧春收到情书后,不动声色。

第二天,禅师为弟子们讲解完佛法,慧春便站起来对那位给自己写情书的和尚说:“如果你真如信中所言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吧。”

此言一出,不仅是那个写情书的和尚,而且那些暗恋慧春的和尚也一下子开悟了。

慧春禅师之意,是在告诫这些对自己起了凡心的和尚,禅的生活,不是沉溺于幻想之中,而是坦坦荡荡地面对此时此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如果行为是合理的,当众表达出来又有何难?相反,倘若行为不合理,那么又岂能在背地里苟且行之,避人耳目?是以慧春禅师之言,有如当头的棒喝,在训斥了那些对自己动凡心的和尚之余,也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坦荡的生活态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