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生本教育的特性及培养目标

春意来,草自青: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操作 作者:周玉娥


生本教育的特性

所谓生本教育,实质上是指教学的交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种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称为生本教育。

大体上说,生本教育应该具备如下几大特性:

科学性。从教学理念到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上全方位地体现以生为本,最大限度地依托生命自然,提升生命质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健全、自我发展,逐步形成良好品行之目的。

主体性。生本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自我积累、自我赏识、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学生的主体特征。

彻底性。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始终倡导“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将学生摆在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且深入研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用郭思乐教授的话说:零打碎敲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基础教育的一切都那样互相牵制,盘根错节,必须牵动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及评价。生本教育在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系统地给予了创新性改革,因而具有彻底性。

鲜明性。生本教育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传统的、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此前的相关研究更具有鲜明性。

因材性。生本教育强调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同时更重视学生间存在着的个体差异,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弹性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受得了。

可操作性。生本教育不仅仅是理念的提出、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教学中,重课堂、重实践、重过程、重自然,因而具有可操作性。

根本性。以学生为本,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依靠生命自身提升生命质量,这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生本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项研究课程,生本教育所体现的是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显著差别。后者强调选取适合教育的学生,以教定学,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前者则主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学定教,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足够的选择空间。

生本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力求:

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结构及空间想象能力,诱发学习灵感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依靠生命自然。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共享资源,优势互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品质,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后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