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零食记忆(2)

纯粹的七零八零童年回忆录:绝对童年 作者:黑先生


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的年代,留下了很多有关零食的甜蜜记忆,值得我们一一回味。

1 . 话梅粉

这是一种装在小塑料袋里的、酸酸甜甜的白色粉末,一袋一毛钱。撕开袋口,里面有一把塑料小匙。匙把儿是孙悟空、猪八戒形状的卡通人物。下端有个小勺儿,是专用来挖话梅粉的。同学们都是一小勺儿、一小勺儿很斯文地挖着吃,而且每次只吃半袋儿。余下的半袋儿扎好了,下次再享用。全班只有朱大辉不这样,因为他的零花钱很多,据说他每年的压岁钱都存在银行里生“娃娃”。朱大辉站在讲台上,向大家展示富人的生活方式:潇洒扯开一袋话梅粉,小匙拿出来,嘴唇衔住话梅粉袋口,一仰脖,全部倒嘴里很过瘾地咀嚼。另外,他的文具盒里有各种颜色的话梅粉塑料匙,包括《西游记》人物全套和《八仙过海》人物全套。

2 . 什锦水果糖

邻居赵大勇小我一岁,平时很喜欢笑,一笑就露出了两排黑黑的米牙。赵大勇骄傲地说:“我的牙,是吃糖吃出来的。”别看他瘦得像个小鸡子,但吃糖时却特别有战斗力。而且,赵大勇当时就开始标榜自己的追求和品位,他宣称此生只爱一种糖——什锦水果糖。那是一种方块硬糖,包着什锦字样的糖纸,有各种水果口味。我每次都是嗍着吃的,但大勇只需嗍一分钟,糖稍微化了点儿,他就嘎嘣嘎嘣咬碎了吃。小黑牙还真有劲儿。

3 . 江米蛋儿

谷老头儿平板车上摆着两大袋儿江米蛋儿,有大米花的,也有小米花的。台球那么大个的卖五分一个,乒乓球那么小的一分一个。味道甜甜的。

谷老头儿的孙子谷玲东,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同学。他常常偷他爷的江米蛋儿,有时候也分给大家吃。谷玲东说:“大江米蛋儿我两口一个,小江米蛋儿我一口两个”。他还给大家演示,腮帮被撑得滚圆滚圆的。

4 . 芝麻糖

芝麻糖算是一种风俗小吃,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时,家家户户都要吃芝麻糖(也叫灶糖)。好的芝麻糖又脆又甜,还不粘牙,便宜的会甜得发苦且粘牙。一包芝麻糖里会装十多根,售价好几块。所以除了过年,平时很难吃到。老梁打开思路,“化整为零”销售,一根芝麻糖卖到三毛钱,依然畅销。

5 . 棉花糖

一天中午放学,我和好朋友韩鹏举一起回家。当我们走出校门时,看到好多人在围着一辆自行车。一个大人在一台机器上缠绕着什么。车把上插着硕大的白毛毛球。有人说:“呀,这就是作文书上说到的棉花糖啊”。这一团松松软软的白色糖丝,居然要五毛钱。我和鹏举都没吃过,看上去还挺好看。于是我出三毛、鹏举出两毛,两人合买了一根棉花糖。他一口我一口,一直吃到了家门口。黏黏的糖丝入口就化。不过糖精放多了,甜得发腻。我回到家中,立刻灌了半水舀儿凉水。

6 . 江米糕

每年春节唱大戏前,北二街的老王头儿要开始准备卖江米糕的事儿。江米糕是由黄色、红色的玉米糁大颗粒儿做成,被糖稀粘在一起,叠成大方块儿。江米糕甜甜的,粘手不粘牙。

老王头儿在自行车后座上固定一块带边儿的木板,铺上白色的布,绑上江米糕。车把上挂一把秤、一根锯条。江米糕论两称卖的,五毛钱也就买扑克牌大的一块儿。王老头儿年轻时做过木匠,这从他用锯条锯江米糕的表情可以依稀看出,摇着脑袋很享受的样子。锯好后放在秤盘上一称,每次秤都给得高高的。王老头儿说:“五毛五。算了,收你五毛。”

7 . 鞭炮糖

鞭炮糖是一种透明塑料纸包装的红色黏糖,一毛钱十个。软软的红糖条有牙签那么长,火柴棍儿那么粗。一排拎起来很像红色的鞭炮,因而得名。吃的时候,要先咬开塑料纸,将里面的红色糖条挤出来。糖条很甜,但有点粘牙,嚼起来很费力,专治牙痒。

8 . 米花

还记得街边的爆米花摊儿吧。一个老汉,一口架在炭炉上的可旋转密封锅,一个手拉风箱,一个黑布袋。当听到“呯”的巨响时,米花就新鲜出炉了。这种米花并不是很甜,也不带奶油味儿,但很耐嚼,越吃越香。二震家每次都爆很多的大米花和玉米花,分装在小的透明塑料袋里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