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人人都是雕塑者(1)

纯粹的七零八零童年回忆录:绝对童年 作者:黑先生


人人都是雕塑者

并非每个人都有艺术家的潜质,但几乎每个人都曾心怀过艺术家的幻想。在我十岁那年,我已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攒足了经验。而在我的周围,人人都是雕塑者。  

当时,我们还不认识古希腊人米隆,见到“掷铁饼者”时会即刻摆POSE模仿。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那个不穿衣服的高个子卷毛男孩叫“大卫”,但我不知道他的作者也叫米开朗基罗,我所认识的米开朗基罗是一只忍者神龟。亚力山德罗斯是谁?不知道!他的“断臂的维纳斯”一定没有女神雅典娜好看,何况又断了臂。还有,她的妹妹纳爱斯变成了洗衣粉。

有一个雕塑最深入人心——“思考者”,优雅的姿态、镇定的神情、突出的轮廓和分明的侧影,帅呆了。不过我也会摆这个造型,用拳头支着下巴,目光盯住鞋尖,若有所思。

那几年,我们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撒欢前进,热衷玩儿泥巴。  

第一步是挖胶泥。到了坑边找出黏土外露的地方,挽起袖口,双膝跪地,撅着屁股,小手一把把挖出黏土。有偏黑色的,也有暗红色的。将这些胶泥垒成块儿,挖满意后单手肩上一拖,伙伴们唱着小曲儿,打道回府。

鹏举家的大门口有一块水泥地,很适合摔胶泥。在我们真正练习雕塑之前,我们要先娱乐热身。将泥巴反复摔几次,墩成方块儿,然后挖成泥碗来玩儿。先商定好,是赔馒头还是赔锅盖?拿打牌举例,如果赔馒头是一把五毛钱,赔锅盖就相当于每把一毛钱,差距还是很大的。

捏泥碗很有讲究,要将中间部分推往四周,掘成碗状,边儿厚底儿薄为佳,碗口也要平整,这样才能避免摔击时不跑气,确保最大的爆破效果。泥碗做好后,我、鹏举、志强要先后摔。我托起泥碗,一翻手腕把它扣到地上,“啪”的一声清脆,爆出一个大洞。志强的只是“咆”了一声,他的碗底儿太厚了,只炸出一个小口儿!志强用一块揉成“馒头”形状的泥巴堵在我泥碗的爆破口上,我只需赔他一个很小的泥蛋蛋儿。之后我们重新摔泥巴,重新捏泥碗,再次摔爆。多轮战斗后,鹏举总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拥有最大块的胶泥。

热身结束,开始进入“雕塑”课堂。基础课程从易至难、循序渐进,包括算盘珠、小馒头、和尚脑袋、六面体筛子、桌椅板凳、小娃娃、拖拉机、汽车飞机和火箭等。

我的创作理念是“简洁”。我揉出一个小圆球,用指甲揪出俩耳朵,用火柴棍儿戳上几个孔,这是我的作品!有时它像只小狗,有时候像一只猫,有时候还会是一个可爱的乌龟。主要看你怎么联想。

捏好一些作品后,伙伴儿们会展开一轮的自我赏鉴和彼此评价。最后各保留一份自认为的最佳作品,放在楼顶上,待晒干后保存。只需一天时间,泥巴就会变硬,塑形自然成功。

大家常常会互相比较作品。谁的算盘珠大小最均匀,谁的泥娃娃看上去更相像些。有一次,鹏举花费了巨大心血捏了一辆小汽车,轮子用火柴棍儿细心串起。第二天,他满怀希望去楼上看晒干效果,他惊愕了。汽车只剩下了一个车盖,四个轮子散落开来。现场勘察情况显示,这纯属一场老鼠撞车事故,有一个车轮还被拖到了墙角。我安慰他说:只怪你汽车做得太好了,老鼠都想开走。鹏举无奈地摇着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