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眠困扰及中医疗法

中医养生 受益一生 作者:宋学菊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是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而我们人体也属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也有 入夜则寐,入昼则寤 的昼夜睡眠规律,这两者是相关的,中医理论称之为 天人相应 , 天 是指自然界,人类生长在自然界的怀抱里,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衡协调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每一个人的健康而言,良好的睡眠犹如一个人正常的饮食、呼吸一样,显得太重要了。当今失眠症发病率甚高,很多失眠症病人既受失眠困扰,又摆脱不了镇静催眠类西药依赖,非常痛苦。

失眠,中医古籍记载称 不寐 ,其内涵与现代医学 失眠 概念基本一致。中医学以 天人合一 理论来认识人体 入夜则寐,入昼则寤 的睡眠与觉醒现象,认为睡眠与觉醒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表现,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赖以生存的生理规律,这个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害。因此,人类必须重视睡眠,遵循睡眠与觉醒规律,身体才会健康。

中医介绍失眠的发病机制有以下两种情况:

1.属于虚证者,表现如下:

情志创伤,影响五脏及脑神,皆可使人发生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思、过悲为常见。

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人崩漏日久。

若身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

肝气郁结,气郁不舒,郁而化火,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导致不寐。

思虑过度,所求不得。

2.属于实证者,表现如下:

外感风寒。

饮食不节, 胃不和则卧不安 。

情绪过度紧张,兴奋,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此血府血淤 。

从中医学来分类,失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肝郁化火

症状表现:难以入睡,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渴喜饮,口苦目赤,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2.痰热内扰

症状表现:不寐,心烦,口苦,头重,目眩,胸闷,恶心,嗳气,痰多,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3.胃气不和

症状表现:不寐,脘腹痞满,甚或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泄泻或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4.心脾两虚

症状表现: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5.心胆气虚

症状表现: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6.阴虚火旺

症状表现:心烦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引起的。因此,对失眠患者应着重调治脏腑及气血阴阳,如补益心肺、滋阴降火、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等。另外,本病的治疗,也应以辨证论治为主,首先辨清虚实,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基本治则。虚者宜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消导和中,理气解郁,清火化痰。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不论虚实,皆宜宁心安神。

治疗或改善失眠症状的食物有很多,但要根据体质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常用的食疗方有以下这些:

桂圆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少许,加水煲,适用于心悸、气短、健忘者的失眠症。

莲子、百合各30克,猪瘦肉200克,加水煲,适用于体质较弱者的失眠。

核桃仁6个,五味子3克,蜂蜜适量,捣成糊状服食,适用于肾虚耳鸣、盗汗、腰膝酸软者的失眠。

当归15克,枸杞子12克,羊肉100克,加水煲,适用于血虚失眠,特别是女性血虚者。

冬虫夏草6枚,甲鱼400克,加水煲,适用于各种虚症引起的失眠,对先天发育不良、体弱及老年患者的失眠更为适宜。

治疗除用药物以外,尚需要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解 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喝酒和浓茶、咖啡,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配合气功治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