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降大任(6)

中国知青梦 作者:邓贤


总理指示被迅速贯彻落实。中央传阅文件1967(67、70号),第一张原始附件就是出自郝大江手笔的那份不伦不类的报告。用今天的历史眼光看,我们很难断定,这群热血沸腾的中学生的激情和冲动究竟是否给周恩来,给中南海以及当时的中国最高决策层的决策过程留下过什么印记,或者提供某种思路?而这份中发文件的影响与一年之后传遍中国大地的那条著名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是否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只有一点确凿无误,那就是“文革”期间以中央文件形式单独批准上山下乡的仅此一例,而这一小批雄心勃勃的拓荒者无疑将成为十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始作俑者并因此载入历史。

不到一个月,从中央到地方,一切障碍扫除,一切关卡放行。从西双版纳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等待郝大江们的将是一片充满绿色希望的广阔天地,一条洒满金色阳光并且越走越宽广的康庄大道。

知识青年将在那里大有作为。

4公元一九六八年二月八日,也就是周总理批示传达两个月后的一个阴霾沉沉的上午,一队摘下袖章的红卫兵列队来到天安门前向伟大领袖画像宣誓辞行。小将们迎着刺骨的寒风站立了许久,神情激动誓言铿锵,弄得许多围观市民莫名其妙胡思乱想,以为他们又要去同哪个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决一死战。

誓毕,小将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豪迈地穿过宽阔的长安街,登上南行列车。他们像许多年前到欧洲寻找救国真理的革命者一样,胸怀大志,精神充实,简单的行装里没有储存多少个人用品,而是携带马列选集、毛主席著作、油印机、手摇缝纫机、半导体收音机、油墨、钢板、蜡纸等等。他们不是去生活,去旅游消遣,而是去战斗,去革命,去宣传和武装更多无知的劳苦大众。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这就是胸怀,是气魄,也是身为干部子女的郝大江们居高临下的信心所在。

机车一声长鸣,北京城很快隐没在寒风和迷雾里。铁路局根据上级指示专门调拨一节车厢供这些有来头的年轻人乘坐。火车经过将近一星期走走停停的漫长行程,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抵达炮火连天的云南省会昆明市。北京红卫兵的到来惊动了当地党政军官员和各造反派组织,正在大打出手的云南武斗两派都破例宣布休战一天,并在体育场内联合召开大会来欢迎从毛主席身边派来的红卫兵。此后他们又经历若干天汽车颠簸和换乘牛车马车,终于来到那个早已被浪漫和激情渲染过的有着神话般美丽名字的亚热带荒原——西双版纳大勐龙。

需要指出的是:这批北京中学生共有五十五人,平均年龄不满十七岁。“开拓号工程”的多数成员由于种种必然的或者偶然的原因未能成行,因此我们有理由格外赞赏这五十五名青年非凡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他们后来果然有一个闻名全云南的响亮名称——“北京五十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