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丽丝·镜城”杀人事件的评论(3)

“爱丽丝-镜城”杀人事件 作者:(日)比山猛邦


但是,这部小说里面,上述所说的北山流风格有所收敛,作者似乎更注重向本格迷展现其文字的结构章法。(《IN★POCKET》2008年3月号刊登的独家采访中,北山曾说:“只要看过《‘爱丽丝?镜城’杀人事件》,就能很清楚推理有所变化。这是为了满足更多爱好推理的读者所写的小说。”)我想,任谁都不能否定故事的展开是在纯粹人工安排的舞台上进行的。但说到底,这依然未脱传统本格推理的固有框架。孤岛上的男女,每遇害一人便消失一枚棋子——其灵感显然是来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包括登场人物的命名都隐现着爱丽丝的痕迹——众所周知,模仿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两部曲,特别是《爱丽丝漫游仙境记》的本格推理可谓数量不少。小说的对话中,频繁提及过去的本格推理,不仅有对物理诡计的讨论(看起来就像是作者的自言自语),还有针对“密室”、“无脸尸体”的研究,譬如中井英夫《献给虚无的供物》、竹本健治《匣中的失乐》,还有新本格众多作品中的推理讨论,恐怕谁都想不到这位一九七九年出生的年轻作者会如此正式地重现这个传统吧?

而且,本书并非简单沿袭古典作品的设定,更展示了其高超的技术性水准。狂热者若满怀敬意地读过《无人生还》以及其他各种本格推理的话,想必会深知这种“孤岛中全体遇害”的模式下,作者会怎样隐藏凶手的一些手法。本书明显是有意针对那些资深读者的推测,所以才使用了许多原创诡计。另外,其物理诡计的布置全无不妥,这是非常让人钦佩的。在前述《IN★POCKET》的采访中,作者曾说:“现在很想尽情尽兴,却无法得偿所愿。只因我体会到了本格推理就像传统艺术一样,有不得不遵循的规则,更有读者们一贯寻求的惊喜。如果一味只顾自身尽兴的话,势必无法满足读者。”北山风格的改变,是否正因他意识到了本格迷的眼光?

本书虽和其他作品一样具有末日观的背景,但该背景和犯罪动机有直接相联,并非极端超出现实。(倘若只论此事的话,这部小说其实该算是一部社会派推理小说。)其出道之作中出现的超自然现象,本书全未涉及——门扉增加、彩色玻璃上浮现魅影、娃娃活动……这些怪事全都有着合理解答。简言之,本书没有一处会让传统本格迷疑惑的情节,只要遵照本格推理的规则来阅读,这舞台设定自然至极。

要说这部小说有哪里让读者觉得不适的话,我觉得是犯罪动机。该动机确实出人意表,但未免和凶手的行动不甚匹配。比如说,尸体被发现前,凶手应该确认这些尸体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帮自己达成目的。就岛的位置看来,估计此事是能够做到的吧?另外就是大雪覆盖全岛的情况下,该目的能实现到何种地步?

不过,这扭曲的动机归根结底是要向众人展示凶手的疯狂,这种不自然不会动摇舞台设定。倘若看到近代一些环保团体为达成某种目的而使用的一些近乎恐怖主义手段的过激行为,就会觉得这设定非常具有现实感了吧?但是,一旦将这些引进人为的作品世界,就会产生一种异化作用。在本书中,还能看到与作者作品特征相反的要素,如社会性与真实性并存的动机、彻底的人为游戏性。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单独阅读本书和将本系列连贯阅读相比,是否会予人以不同印象?单独阅读的话,就会感觉是正统派本格的重现。但是,放在整个系列内时,我想……是不是可以将本书的正统性视为特别之物呢?刚才也说过:“只要遵照本格推理的规则来阅读,这舞台设定自然至极。”但这句“自然至极”只是针对本格推理迷而言的,对别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和前两部小说的世界设定,似乎都很出格。包括我本人在内,所有无法理解作者出道之作的非现实性舞台设定的本格迷们,都对本书给予了异常高的评价。这不禁让我疑惑——我们一直信奉的世界观、小说观,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和说服力?或许,作者并未察觉到这种模糊的忧虑,但无论如何,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未来注定的大活跃,都让我忍不住要去拜读他的作品。我想,我的目光,以后是无法离开此人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