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信仰,因为我需要(1)

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 作者:于淼


我信仰,因为我需要

《西游记》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众神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个石猴只因几句口诀便能千变万化,翻个筋斗即可“环游地球”。这种描写固然满足了读者的胃口,却失去了宗教的严肃性。要想普及宗教,编写宣传手册态度一定要严肃,如果搞得像无厘头的电影剧本,固然能够娱乐大众,却无法骗信徒入门。

在人物刻画方面,《西游记》中佛道两家徒众及其领军人物同俗世中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名利、地位、情色,同样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在车迟国,悟空师兄弟三人为了一饱口腹之欲,把道教三清祖师圣像一齐丢进了茅厕,八戒嘴里还不忘占这几位熟人的便宜:“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吃饱喝足之后,悟空师兄弟三人兴冲冲地各留了一泡尿捉弄道家传人。

以悟空师兄弟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都不是崇信佛法之人。八戒、沙僧两人是机会主义者,想跟着名人唐僧“出趟长差”,捞取些“政治资本”。悟空本是道教中人,可是看到佛门有好处,立刻改换门庭,摇身一变,成了佛祖的徒孙。途经通天河,观音养的金鱼偷偷跑出来换口味,当地的百姓要拿童男童女满足它的胃口,悟空给人出主意,让他们买个孩子献出去,留下自己的儿女,这种话怎能出自修真向善的和尚之口。

信仰如同竞选的口号,想换就换,这种典型的投机主义并不只发生在悟空一人身上。忠诚的信徒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出家是想不劳而获混碗饭吃,并非有投身佛教事业的追求:“我们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华盖,家里养不住,才舍断了出家。”

为生活所迫入了佛门还算好的,佛道两家在俗世中骗吃骗喝的也不少。有更高追求的则利用善男信女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黄巾军、太平天国、白莲教,无不是有心之人拿宗教当幌子,来追求世俗的享乐,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统治者历来对宗教防范甚严。

佛教之所以盛行,令世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追捧,高明之处在于它给世人勾画出一个来世的美景。一个大大的饼,虽然吃不到,但是,看起来很美。至于来世到底是不是这样,谁能验证?

既然信仰的目的是为来世讨个好前程,那就需要切实可行的途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