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玖考研记

世说新寓 作者:且东


近来,儒林外史圈中又刮起了一股考研之风。

梅玖兴冲冲地登录了国子监研究生网,在法律硕士联考栏里仔细地填着!“这年头,不懂法律可要吃亏的。”在提交之际,他对左手边同样忙得不亦乐乎的匡超人讲。

“不得了,不得了,您这么老了,还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得懂吗?” 梅玖手头虽忙,仍不忘嘲笑周进一番。

周进没理他,自顾报名了。

梅玖在电脑室转了一圈,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忙网上考研报名呢!匡超人报本校的MBA,范进报省城大学的古文字学,娄三、娄四公子报国子监的金融学,虞博士报了考古学,杜少卿报了国子监的旅游专业,就连素有清高不问世事之称的王冕老先生也报了国家美术馆的美术史专业。

梅玖心中暗喜,“想我梅玖也与众人上了同一条船,再也没人说我落后于时代啦!”

且东说寓: 

考研的大潮,一年犹胜一年,2005年,仅报考北京地区院校的考生就超过了20万,而就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没有突破10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依旧是考生们最向往的4所学府。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金融学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则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迅速跃升成当今最热门的专业。

高校中,希望成为研究生的,往往从大三就开始了全面复习,看学校,挑专业,买教辅,上辅导班……虽然辛苦,却也乐趣无穷。枯燥的考研,在目标坚定的学子们那里,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考研的人忙得不亦乐乎,毕了业的研究生们却为工作焦头烂额,同样是忙,个中滋味却如此不同。一些刚刚拿到小硕本本的学生,多失望地发现,就业的道路并不像他们当初想的那般阳光灿烂,他们的起薪一降再降,用人单位也不会看在他们是硕士的面上,就少几分挑剔。刚出了象牙塔,就落入了竞技场,这反差确实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正读研的人也好不了哪儿去,向前看,师哥师姐们正在就业大军中艰难奋战,向后看,考研大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压力顿时如万方洪水一样,倾斜而来,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研究生的数目怎么看都和“稀”字越走越远。

但另一方面,在浮躁的社会,研究生也离它的“研究”本色愈发遥远,研究二字,从来都不色彩斑斓,它是寂寞的兄弟,枯燥的伙伴。只是今天的人们在它身上负荷了太多的东西,工作、名誉、爱情、金钱。但即使将它装点的再花俏,它也依然是“研究生教育”。

正如人们常说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原本只为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来的研究生教育,凭空担起了那么多世俗的责任,当然不可能保证所有经过它洗礼的人,都能收获他们最初的期望。而抱着那么多世俗幻想来受教育的人,也多少有“心术不正”之嫌,受教者的目的不端,这教育的质量自然难有保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