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决定生理(2)

男人那几天 作者:尹璞


7. 宽容。宽容不仅仅表现的是自己的胸襟和气度,更是一种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犯点错误,如果你都斤斤计较,那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宽容自己,毕竟自己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凡人。

8. 乐观。拥有乐观精神的人永远都是年轻的,不管他的实际年龄有多大,总是给人一种青春的气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在眉宇间透露着一股永恒的气质——永不言败。

9. 淡泊。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也终归是要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管你想带走什么,都是一种徒然。追逐名利,只会让你的心灵陷入一种困顿,而这种困顿也最终将让你的生活充满悲伤。因此我们要追求一种自然而常态的生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心理平衡也有专门的研究,当然,那时候不叫心理平衡,而叫“养心术”。

养心之法历来颇多,德、仁、易性、哲理,皆能养心。

1. 德,核心是做善事,故有积善成德之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这是以德养心。

2. 仁,乃孔子的思想核心。具体可以概括为有谦逊、尊敬之义的“恭”;有宽容、宽大之义的“信”;有勤勉之义的“敏”;有仁爱、宽宏之义的“恕”;善待父母的“孝”;有忠诚、竭力之义的“忠”等。若要仁,心境必须豁达和宽松。这是以仁养心。

3. 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法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古人所说的“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音乐、绘画、对弈、垂钓等,都可以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情性的防病治病作用。这叫做易性养心。

4. 哲理,即以哲养生,此可谓高层次的养心之法。其重在掌握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它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体现。用哲养心已不仅仅是做事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养生防病的前提。

除了上述这4种“古典”养心法外,还有比较通俗的“七少”养心法,即:少怒、少欲、少色、少食、少言、少卧、少坐;“八法”保平衡,即: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之内;不对别人期望过高,不能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能伸能屈,当原则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不要处处与人赛争,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另外,“自嘲”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良方。

“自嘲”绝不同于自轻自贱。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尴尬的事情,如不知怎样调节情绪,沉着应付,就会陷入窘迫的境地;相反,采取适当的“自嘲”方法,不但能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还能使别人对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要掌握并运用好它,首先要有自谦和自信心。只有谦虚并且自信的人才能经受住别人的嘲弄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打击”。其次,要自知自爱,自知就是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最后还须适应并改造自身周围的环境。要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将个体与环境进行良好的接触,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面对现实应不退缩、不逃避,努力改善周围环境。

更有意思的是,意大利心理学家莱森斯通过研究发现,通过理发也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平衡。

莱森斯发现,从美发厅出来的妇女,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她们的情绪也明显地变好。另外,通过将电极接到妇女身上的实验观察到,在洗头、梳理并吹干的过程中,精神变得愉快;同时,心律亦变缓,血压呈现下降。

莱森斯认为,一个人在情绪变坏时,若能改变一下发型,可以抑制坏情绪的早期发作及干扰引起抑郁症的激素的产生。

俗话说,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则可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上的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和各项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疾病方能随之减少。因此,只要通过科学养心达到了这种理性的平衡,我们就能抓住生命的主动权,拿起健康的金钥匙,驾着生命的“马车”,快乐向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