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4)

历史上的多尔衮 作者:纪连海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处死阿达礼和他的伯父硕托。硕托是礼亲王代善的二儿子,阿达礼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这两个人在9月26日的皇位争夺战中一直坚定地站在多尔衮的一边的。那多尔衮在新皇帝继位以后,第一件事就处死这两个人,怎么回事?怎么能够这样做呢?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他说这两个人看到新的皇上不是多尔衮,就想发动政变。杀掉豪格和新皇帝,强行拥立多尔衮为帝。结果被他们的家长礼亲王代善发现,代善大义灭亲,马上向多尔衮告发,代善向多尔衮告发了自己的儿孙两辈之后,把这两个人押到了多尔衮那儿,多尔衮下令,将这两个人处死。

事情真的会这样吗?这是历史上的记载,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对这段历史表示怀疑,而这段历史也恰恰是清宫内部众多疑案中的一个,就是阿达礼之死,这是一个谜,关于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将来讲完了二十四臣之后再去考证吧。

不管怎么说,硕托和阿达礼是死了。但是后来的历史也记载,多尔衮很后悔,很后悔硕托和阿达礼的死,多尔衮做了很多补偿措施。比如说,硕托的幼子,多尔衮给弄到自己家去,多尔衮没有儿子,所以就抚养了硕托的儿子,但是硕托的儿子实际上是他的孙子辈,到自己家领养,交由自己的妻妾们看管、照顾,而且照顾得很好。又比如说他让阿达礼的弟弟来接任阿达礼的一切职位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对硕托和阿达礼之死表示深深地怀疑,多尔衮为什么如此做?有没有多尔衮借这件事除去正红旗,除去两红旗的势力,削弱两红旗的势力来报多年前那场仇恨?自己本来应该当大汗,结果被代善出卖,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将来再去考证。这是第一,多尔衮的第一招。

多尔衮的第二招就是分化、瓦解两黄旗大臣。说到两黄旗大臣,我们又想起了当年那八位全力以赴支持豪格的那八位,歃血为盟那八位。那八位是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多尔衮面对这八个人首先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首先就是拜音图家族叛变,表示再也不支持豪格,坚定地跟多尔衮站在一起,而且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马上揭发郑亲王,说济尔哈朗说您坏话,说您什么什么,结果,多尔衮找到郑亲王济尔哈朗兴师问罪。济尔哈朗表示是我说的,我说了不利于满洲人团结的话,我对不住诸位,我甘愿受罚,这是五千两银子给您,这个摄政王的位置我也不干了,我确实不对,我活这么大岁数,比你还大十三岁,这事老哥哥我做得很不好,不当了。他就回家,不当摄政王了。多尔衮一想,你不当摄政王正好,让我弟弟多铎当摄政王。多铎跟多尔衮这回亲哥俩当摄政王,这是拜音图叛变的结果。

紧接着拜音图叛变以后,何洛会也随之叛变。何洛会这个人很坏,他不但叛变,叛变就叛变得了,还揭发别人,还揭发自己八个人中间的拜把子兄弟,揭发不只一个人,揭发俩,他说谁呢?图赖、图尔格两个人说他坏话,结果,图赖、图尔格被削职为民。这个何洛会马上升官发财,这两个人一叛变,那六个人顿时就大乱。这个时候,多尔衮与这两个人一密议,你们这八个人中那六个人谁惜命啊,这两个人说谁谁谁惜命。结果转眼之间把他们弄到监狱里,把最惜命的这两个人谭泰和冷僧机关进监狱,使用酷刑,没两天,这俩人叛变。当初支持豪格的八个人,转眼之间还剩下了四个。

第三,收拾豪格。皇太极死了,但是新皇帝就位以后,这个皇位争夺战中双方都在啊。豪格也活得好好的,多尔衮也活得好好的,这两个人都在,他们的矛盾没有消除。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尔衮在收拾瓦解了豪格手下这八个大臣之后,开始对豪格下手。

先是这何洛会揭发豪格与他手下的图赖、图尔格等人说坏话。他说什么呢?这个豪格确实说了,说我看了汉人的相书了,我现在也会相面了,我一看,这多尔衮是个命短福薄之人,他活不长久。后来的历史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确实很命短,活不长久。他这个人不应该当辅政王。我还看了看这个破法,怎么破呢?他啊,什么别当,官也别当,好饭也别吃,就跟家吃粗茶淡饭,就能活长久。要是现在这样下去,指不定哪天就得死。当时豪格说的也不知道他是真看了相书还是假看了相书,但是他就这么说。说了以后,何洛会就揭发了,揭发以后,多尔衮就把豪格叫来了,这个是你说的?你太不顾及八旗的团结了,我再大再小也是你叔叔,你怎么能做这种事,是不是你说的?是。都是大丈夫,那你说怎么办,豪格当时就说,哎,有什么怎么办的,你不就想把我弄死吗,我就自杀完了,给我一把刀我自杀。当时多尔衮说,这可是你说的,他说我说的,大丈夫,自己说话算数,诸位大臣有什么意见?代善说,该杀,济尔哈朗说该杀,阿济格和多铎等人都说该杀。所有的大臣都说你该死,那你死吧。哎哟,这个时候,豪格真的准备自杀的时候,会场上冒出一小孩来,我哥哥要死我也死,你们当皇上得了,这皇上我还不干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