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入梅|にゅうばい/Nyu-bai

字解日本:12岁时 作者:(日)茂吕美耶


 

一般口语称「入梅」为「梅雨入り」(つゆいり/Tsuyuiri),称「出梅」(しゅつばい/Shutsubai)为「梅雨明け」(つゆあけ/Tsuyuake)。冲绳县在五月上旬便入梅,六月下旬出梅;关东地区是六月中旬入梅,七月下旬出梅。全日本只有北海道没有「雨季」(うき/Uki)。

梅雨跟樱花一样也有前线,称为「梅雨前线」(ばいうぜんせん/Baiuzensen),自西往东移。梅雨期间,碰到连续几天都是晴天时,叫「梅雨の中休み」(つゆのなかやすみ/Tsuyu no nakayasumi,梅雨歇止期);晴天是「梅雨晴れ」(つゆばれ/Tsuyubare);气温骤降时称「梅雨冷」(つゆびえ/Tsuyubie);而雨季期间不下雨叫「空梅雨」(からつゆ/Karatsuyu),会导致缺水。出梅日期较晚当年很可能成为「冷夏」(れいか/Reika),冷夏会影响农作物收成,蔬果类都会涨价。

日本原产的雨季代表性植物是「アジサイ」(紫阳花/Ajisai,绣球花)。以前曾读过一篇以绣球花花色为破案关键的短篇推理小说,由于绣球花花色可随土壤的PH值变色,而凶手家的绣球花正因为变了花色,才让办案人员找到埋尸所在。这篇小说给我印象深刻,害我每次看到绣球花,总会怀疑树根底下是不是埋有尸体。

就个人嗜好来说,我很喜欢雨天。碰到梅雨期,我通常会打开二楼房间的窗户,听着窗外淅沥雨声对着电脑打字写稿,一转头,便可以望见隔着邻家屋顶随风摇曳的树林枝头。

有时心血来潮,用白布做了一大堆祈祷晴天的「てるてる坊主」(てるてるぼうず/Teruterubo-zu,晴天娃娃)人形,排排站地挂在窗口,再看着三个猫儿子为了抓那些人形,争先恐后表演跳跃比赛,时常看得我呵呵笑。

据说晴天娃娃风俗也是传自中国,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凡岁时不雨……小儿塑泥龙,张纸旗,击鼓金,焚香各龙王庙……雨久,以白纸做妇人首,剪红绿纸衣之,以苕帚苗缚小帚令携之,竿悬檐际,曰扫晴娘。」

只是,我在网络上查出《帝京景物略》刊印于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而日本平安时代古籍《蜻蛉日记》(かげろうにっき/Kagero-nikki)已有类似晴天娃娃的描述。《蜻蛉日记》成书于九七五年。如此看来,晴天娃娃风俗即便是传自中国,时代也应该更早,又或许并非传自中国,而是日本固有的一种咒术。

日本的晴天娃娃是男儿,非女儿。我做晴天娃娃的目的也不是真心想祈祷上天能放晴,完全是逗猫儿子玩。不过,倘若连续下一星期雨,我家冰箱就会闹空城计,造成猫娘于下雨天没饭吃的悲惨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