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觉醒的人(2)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当这个孩子说“蜗牛的角就是两个疙瘩啊”,我对他的感受是,他在说的时候不带任何想象和感受,他完全是一个解剖动物的医生的形象。

随后,其他孩子都在想象故事的图景,这个孩子却在研究方巾是怎么变成蜗牛,蜗牛怎么变成方巾的。他处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不管老师和其他孩子在做什么。

我的班级中还有一个小姑娘,她在和小朋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她就像劳拉说的那样,已经很觉醒了。她思考的很多问题都是成人比较关注的事情,也许其他孩子也会关注,但是,这个小姑娘对事情的看法更有成人思考的痕迹。

小姑娘说:“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庙会了,看到一个阿姨在跳孔雀舞,跳得还行。后来又看见一个做糖人的老爷爷,他做的糖人只能看。”

小朋友问:“为什么糖人只能看呢?”

小姑娘说:“那个老头儿,他就用他的那个脏手拿做好了的糖人,恶心死了!怎么能吃呢?”当她说老头的脏手时,她的声音着重强调了手脏的程度,并且话语里透露着对老头这个人和对老头做事情的方式极其的厌恶。

小朋友说:“那也不是脏手啊。”

小姑娘说:“他做那么多的糖人,没有洗手又再做下一个,没有洗手又再做下一个糖人……”

这个小姑娘说的,也有道理,但她说到那个做糖人的老人的时候,一副不耐烦和讨厌的表情。

我们也知道,现在人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特别的温暖。大家的生活节奏、做事方式都比以前要快,人与人的交流,带有感受性的语言也渐渐地少了。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氛围也是冰冷的,很少有真正的人与人的关怀在里面。于是,孩子们对他人的感受和态度也是带有冷漠色彩的居多,这种冷漠体现在那个小姑娘在描述做糖人的老人时的那种语气和态度上。也许还有人用更恶劣的方式在骂一个人,我们是不知道的。

同时,越来越多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与孩子们在进行着直接的交流,它们是电视机、电脑、塑料玩具……我们会看到就连小小孩儿穿的鞋子上都会发出人工制造出来的刺耳的声音,成人以为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智力发展的好材料,是步入现代社会的特征。而实际上,是这些东西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的孩子的正常生活,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个孩子所需要的。

一个孩子过早的觉醒,除了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外,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现在很多成人的意识里,也在不断地思考着怎么样帮助孩子让他们发展得更好一些,这个好的标准体现在孩子有没有学会跳舞、画画、弹钢琴等等。于是,成人都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也就是让孩子们去上音乐班、舞蹈班、美术班等等,很多种类的加强班。

目的是挖掘孩子们的艺术潜质,有更多的开发孩子智力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更灵活。于是,呈现出来的就是,让孩子们做他们这个年龄做不了的事情,有的孩子两三岁就去学习舞蹈,就去上一些带有很强技术性的课程,这种过早地经历和体验他们不需要的刺激也是促使孩子觉醒的一方面。

这些活动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过早地在消耗孩子的心力。等他们到了真正要学习这些东西的年龄时,他们的能量已经使用掉的太多,而储存下来的太少。有的还没有来得及储存,就已经被消耗掉了,导致他们不再对美好的有益的活动产生兴趣,也有的人称这种状态叫“厌学”的一方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