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总是来得晚,很难进入别人的游戏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很多次听到“我的孩子很难融入到孩子群体中”,“我的孩子被一些大孩子排斥”,“孩子告诉我某某人抢了他的玩具”等等这样的话。

使得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在试图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有这样的困难,而其他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困难,甚至没有呢。

孩子在群体中生活,要说他们与人交流,一点困难、矛盾和冲突都没有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孩子与孩子的交流,更是容易出现摩擦和冲撞。

例如,一个孩子不小心碰撞到了另一个孩子,被碰到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会立刻、毫不犹豫地还击碰他的孩子,至于用什么方式回应,可能会直接用挠、抓、推、踢、大哭……,总之很多种方式。

要是一个成人被人碰了一下,这个成人会先想想:哦,他为什么要碰我呢?之后,也许会选择用语言反问,或是一个疑惑的表情给对方,或是一个俏皮的肢体动作询问,噢!为什么会这样?……不管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总之,成人都是用思考过了的方式来回应,不会像孩子那样迅速而没有“思考”地,很直接给一个回应。

在这里,不想讨论孩子和成人在发生问题时使用的解决方式的不同,而是更想通过这样的比较,说明孩子在群体中更容易产生冲突,更容易出现交流困难。

因为他们的交流方式在某些成人眼里,那和打架、闹矛盾是一样的。因为有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会又抓又挠,虽然还带着微笑又抓又挠,但这种行为让人看着,还是不能不把它和冲撞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孩子就是会这样交流,只不过他们交流的方式是某些成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成人不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时,就会认为他们是在冲突中。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彼此伤害对方,教育者也不会不去考虑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正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我们要学会、看得懂孩子们所做的事情,才会真实地知道什么是健康的。

所以在看待孩子进入群体的困难时,就不能用大人的当下经验来衡量孩子的困难缘由,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准确的,是不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不轻易通过一个事情就判断,我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很困难,他(她)经常被排斥……

如果孩子进入群体困难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我们成人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那谁来帮助成人解决成人的问题呢。

有一个孩子,他很会创造游戏,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玩儿,其中有一个孩子也很想和他一起游戏。但是,这个孩子每天来上学的时候,总是比别的小朋友晚一段时间。等这个晚来的孩子到园的时候,大家的工作都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所工作的内容自然也就很丰富,晚来的孩子就看不懂别人在干什么,至少当下是这样的。他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因为那些都是他的好朋友呀,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加入人家,也不清楚从哪里开始入手进入到游戏中。晚来的孩子积极地、努力地想办法,尝试着用各种方式进入游戏中。他试图给小朋友们一些建议,但是都被否了,因为他的建议和人家的需要正好相反。他又拿了一些棉纱给人家用,却是从人家刚搭好的东西上拆下来的,人家没感谢他反而请他再给人家放回去……

我们说学会与人合作,其中一点是要能发现对方的需要,才能促使对方接受我们和他一起做一个事情。其次不能只发现需要,还要会做所需要的这个事情。而我们发现,此刻,这个晚来的孩子既发现不了对方的需要,也做不了帮助对方的事情,做什么似乎都不对劲了,也谈不上和人家合作了。于是,他自己也感到很受挫,很不舒服。

从这种情况来看,我们要是不去思考观察这其中背后的原因,就很容易理解为班里有一群强势的孩子在排斥这一个孩子,使得所有的孩子都不和这个孩子玩;还会理解为,这个孩子是不是需要其他特殊的帮助啊……

在老师们调整了以后,收到了很大的一个礼物,让大家很是兴奋。

有一天,那个晚来的孩子他按时来园里了,他先进入到工作中了,他后面来的孩子就问:“我可以参加你的游戏吗,我可以和你玩吗?”这个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一脸阳光:“当然可以啊。”因为,问他可否同意的孩子中就有那个最会创造游戏的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